法显传
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
达尼钦波桑波贝(SangpoPäl,1262年-1324年)藏族,元朝藏传佛教萨迦派法主。元代僧人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杭州钱塘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后坚决反对武则天为后,遭贬潭州(长沙)...[人物]
南朝宋大臣、书法家,桂阳太守羊不疑之子。生性清默,淡泊仕途。东晋时期,凭借门荫入仕,起家辅国参军,迁后将军司马元显之舍人。桓玄辅政时,授平西主簿,参谋机要事宜。义熙年间,得到太尉刘裕的信任,历任右将军刘藩之长史、中军刘道怜之谘议参军,出任新安太守,以政治宽简、爱护...
皋陶(gāoyáo),后代封地今安徽六安,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人物。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皋陶是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皋陶...
元昌,本姓拓跋,字法显,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太武帝拓跋焘曾孙,临淮懿王元提之子。喜好文学,事亲至孝。宣武帝元恪即位,袭封临淮王,未命而薨,获赠齐州都督、济南王,谥号为康。北魏临淮王
杨高,字延安(或“延庆”),杨家将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三子,故称“杨三郎”。随太君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北宋殿前大将,战功显著,封忠武将。杨家将故事中的杨三郎
孔继涑(1726年-1791年),字信夫,一字体实,号谷园,别号葭谷居士,孔子六十八代孙,衍圣公孔传铎的第五子,曲阜人。孔继涑自幼酷爱书法。青年时,专学其岳父张照笔法,在家中“玉虹楼”上苦学苦练12年,中年又临摹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人的法帖,以致达到以假...
仕于宣昭帝苻坚,历任显官,政绩卓著,迁秦州刺史。因犯法流放敦煌,后被苻坚重新启用,留镇襄阳。前秦时期大臣
哪吒(nézhā),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梵名译作“那拏天”,在各古书中又写作那吒、那叱、那咤、哪咤、哪叱等,民俗信仰尊称其为太子爷,号中坛元帅,属五营神将,佛道儒并尊的降魔天神。小时候曾闹海杀龙,因此流传有哪吒闹海的传说,为托塔天王李靖与殷夫人(名素知)...
怀素(737-799,一说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
一号法眼,金陵(今南京)人。素有才辨,元宗以国师礼之。行无羁检,尤嗜酒食肉。显德中,作赏花诗讽及时事。《五代史补》收其赏花诗一首,《全唐诗》据此收录。《全五代诗》收其诗三首。但宋人多称其赏花诗实为文益咏牡丹之作。谦光事迹又与谦明相近,疑《五代史补》所记,即据此二人...[人物]
崔瑗(77—142),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学者。书法方面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撰有《草书势》,文见《晋书·卷三十六·卫恒传》。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
善医术,绍兴十九年(一一四九)治瘉显仁太后目疾。高宗曾书「清静」二字以名其庵,且绘其像禁中。《宋史》卷四六二有传。[人物]
后周显德中举进士。工诗。累迁殿中丞、知歙州,坐事左迁绛州团练使。尝在歙以所作诗刻石。石本传入禁中,为太宗赏识,擢为虞部员外郎、直史馆。太宗端拱元年奉使交州,未至,卒于太平军传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