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孤贫,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后到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公元631年,代常何上疏20余事,深得太宗赏识,授监察御史,后累官至中书令。曾直谏太宗以隋为鉴,少兴谣赋,提倡节俭,反对实行世封制。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明末“秦淮八艳”...
生于贫寒书香家庭。9岁从父读,28岁尚无功名,乡人目为“狂生”。后继父业,以教书为生。
他在陇罗(今扶绥县东罗圩)以酿酒为掩护,秘密联络各路反清志士,锄强扶弱,劫富济贫。咸丰十一年(1861年)正月初八,吴凌云在太平府宣布称王,自号“延陵王”,建立地方政权“延陵国”,1863年与清军作战战死。自号“延陵王”
幼年家贫如洗,父母借居别人破漏的柴草房栖身。依靠种1亩坡地和8株龙眼,肩挑贩卖虾米过活。13岁时,跟随乡亲出国谋生,在马来西亚王玉洋经营的茂兴橡胶兼杂货店为学徒,3年后当了分店的记帐员。马来西亚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同盟会成员
柳鎏,著名诗人柳亚子的侄孙女,祖父有《栗庐藏印》传世;她是项南点名的科技扶贫专家,在闽西建立了10万亩汀江板栗带;她是欧美同行眼中的“中国板栗女士”,三次受邀参加世界栗业大会。同时担任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党委副书记,板栗专家。
1911年5月出生于贫农家庭。由于生活穷困,高小毕业后就回乡务农。1926年春,在中共党员祝家楷、祝家寿介绍下,祝菊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文昌县清澜乡党支部书记。创办平民夜校,传播革命思想。
他自幼家贫,父滕联芳,随母张秀琴在各地客串演出,后经李多奎介绍,14岁拜李凌枫为师,专攻青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少年孤贫,生活于外祖父家。举进士后,为濠州定远尉,继任海盐县令,后改任歙州军事判官,迁秘书丞。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为右正言谏章。官至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世称“鱼头参政”。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卒,赠兵部尚书,谥号“肃简”。北宋谏臣
周武王灭商后,命南宫适拆掉纣王所建的鹿台,打开纣王的粮仓,以赈济贫弱萌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解放前后,趋于贫困,穷愁潦倒。大跃进后逝于通县某砖厂。爱新觉罗·毓朗次子
单缞冬月,往来太行间,冻肤皱瘃,衔哀泣血,时称孝童。年十八,登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年)进士第。[人物]
诗中“春寒酒力迟,冉冉生微红”、“血染剑花明帐幕,三千车马出渔阳”等句,尤为人所称诵。张为颇称赏其诗,于《诗人主客图》中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入室者。事迹散见罗隐《寄进士卢休》诗、《唐诗纪事》卷六四。《全唐诗》存断句5联。[人物]
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人物]
假归四年,以咯血病逝故里。有《兰言居诗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