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以酥油奉佛之俗可追溯到松赞干布时期。根据佛教传统,用以供佛的物品有特殊规定。法会期间,宗喀巴梦见荆棘变成明灯,杂草化为鲜花,宗喀巴认为这是仙界在梦中的显示。这种活动沿袭至今。酥油花和正月十五酥油花灯会传到甘青藏区,其中青海塔尔寺的酥油花最为著名...
藏年花,属于藏历新年的幸福花朵。对藏族百姓来说,罗萨美朵是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藏历新年而盛开的。据说以前插在切玛盒的罗萨美朵与青稞麦穗都是保持原有的色彩,无需染色。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与人们审美观念的进步,人们更希望装饰在切玛盒...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西藏涌现出各类歌舞作品,可谓雨后春笋、百花齐放。特别是中央召开几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西藏的艺术事业有了长足进步。有的艺术作品规模史无前例,有的打破了西藏获奖的历史纪录,不少作品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按流传的内容,藏族婚宴十八说的具体内容有:1、祭神姑娘出嫁之日的清晨,由其家人焚香祭祀山神及家神,保佑姑娘从此走上新的人生路程。与此同时,伴随着婚宴十八说,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歌舞活动、一道道美味佳肴,以及艳丽而华贵的藏族服饰,无不令参与者惊叹藏族文化的多元。
又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喇嘛下山时,农牧民拿出酸奶敬献,形成雪顿节。传统的雪顿节以展佛为序幕。雪顿节的由来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那时雪顿节是一种纯宗教活动。
古筝谱【走进西藏】
藏族农区城镇人多垒石建房,房屋平顶多窗,造型及色泽质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土墙为夯筑,靠外一侧有明显收分。楼面、屋面均以土填实,厚度在4寸至1寸之间。并且,粮仓一律用井干式结构,认为井干式结构的粮仓贮存粮食最为安全可靠。在色彩方面,藏族最重视白、红两色。这与藏...
六字真言死,在藏族大众观念中并非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人们极力想进入三善趣,避免掉入三恶趣。这首诗代表了藏族对死亡的理解。
藏族年节文化,以拉萨地区的藏历年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新年前夕,每家每户都要准备一个叫“切玛”的五谷斗。“切玛”主要是标志过去一年来的好收成,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盈。古突是按日期命名的,古即“九”表示二十九,“突”是面糊羹的意思。为了使节目期间有充足、丰富的...
柔、屈、颤是藏族舞蹈内在的风韵,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这种精髓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神韵所在。在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
在西藏历史上,曾出现过诸多的宗教流派,其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当地的习俗、文化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萨迦派可谓其中最具影响的宗教派别之一,萨迦县也因此闻名于世。《萨迦格言》在西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没有文学的远古时代...
藏族服饰习俗的形成同藏民族居住的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藏族服装、眼饰在其款式、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自然条件、劳动生产和文化交流的影响。从地域...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大物博,人口繁多,少数民族发展不均衡,因此中国还是一个多神信仰国家。薄荷片推荐拉萨雪顿节是西藏所有节目里最隆重、规模最大、节目内容最丰富的节日之一。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
悬挂面具则主要是各种神的具象,如护法神、吉祥天女、马头明王等,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娱乐有着直接的关系,遍及西藏各地。这说明“面具”已在吐番形成。不同地域的面具艺术风格差异明显,卫藏地区的面具较为斯文严守法度。西藏东部康区的面具泼辣怪异、惊世骇俗。属于软雕...
宾顿巴相传宾顿巴是藏戏最早的一个剧团。他去了之后,果然发现有七个俊逸聪颖的青年男女。他请大哥来当“甲鲁”(借用过去一个部落头人的名字,头戴大红的高帽,手拿竹弓,表示有权。藏戏中用以称领班);三姐妹当“拉姆”,即仙女;三兄弟当“温巴”;汤东自己当“更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