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章句
经由了隶书为主宰的两汉,书法至魏晋,是一个空前的丰收季节,至此,所有书体全面问世,尤其是草书、楷书、行书的独立门户。书法史上所谓的“二王”帖学派系,即出自东晋的王羲之与王献之。此外,王珣《伯远帖》,亦有“二王”法度。
米元章评蔡襄书“如少年女子,访雨寻云,体态妖娆,行步缓慢,多饰铅华。”后汉锦车冯夫人名嫽,善史书,仅见《西域传》;张伯高以书酣,身名亚皇象,仅见《抱朴子》;曹蜍、李志与右军同时,书亦争衡,其人不足称耳。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这已经是一块小型的雕版了。秦始皇出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历时8年,全部刻成。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
但是在当时宋四家中的蔡并不是蔡襄,而是蔡京。颜真卿正是因为其人品的原因,才能写出那么刚正的颜体,而使人品与书品相得益彰,跃居唐楷三家之首。而其为国捐躯的侄儿所书的祭文《祭侄稿》,也顺理成章的被后人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赵孟是公认的书法...
与此同时,书法所负荷的人类情感却更丰富,更有层次。因此,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书法的本质决定了它是最该抹去创作痕迹的。我的本意并非是将书法与创作对立起来。换句话说,所谓“创作”,已由书法自身演进的历史所完成。二是,就书者个体而言,其“...
明清书院的发展可以说是几度兴衰。书院的自由讲学与统治者的文化专制不相容,明中叶后日趋腐败的政治必然遭到儒家士大夫的批评,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加强。所以,从嘉庆、万历以后,朝廷先后四次下令禁毁书院。明正德年间,乡人邵宝继承杨时讲学之志,重建书院,...
比喻学书墨守成规而不能创新者。唐代亚栖《论书》:“凡书通即变。王(羲之)变白云体。欧(阳询)变右军体,柳(公权)变欧阳体……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有书法嗜癖者,寄兴书学,也往往自称为“书奴”。
核心提示:偶然翻检旧书报刊,发见了《书法》1996年第四期中有李刚田先生评于右任标准草书的一段话:“作为个人创作,他的草书不失为佳作,但以自己的风格作为标准草书,试图把古今天下各个时期各种风格流派的草书纳入一种模式,是与艺术美偶...
值得一提的是,齐白石的印章堪称方折法的典范。46.点画方圆法印章上的文字或文字点画,有以方为方,称方折法印章;也有以圆为主,称为圆转法印章。无论是设计者、篆刻奏刀者还是品赏者,均希望从中得到画龙点睛之妙趣。这种以纵贯上下之垂线为主体的印文布局法,称为...
其次如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结体欹正大小,重轻疏密,随心所至,一气呵成。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楷书的开创和确立之功,应首推钟繇。薛稷,字嗣通,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世称“薛少保”。颜真卿,字清臣,官至平原太守,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世称“颜鲁公”。其为人忠烈耿直,安史之乱中为盟主,抵抗叛军;唐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前往劝说而被害...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包括晋楷、魏碑、唐碑、写经、颜体、柳体、欧体、赵体、行楷,以及徽宗的瘦金书,舒同的舒体等。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
本文深入探讨了评书艺术的韵味与传承。评书,作为口头文学的经典形式,通过巧妙的叙事、生动的人物塑造和互动性的表演,吸引了无数听众。文章回顾了评书的历史起源、特点与魅力,并介绍了经典作品与传承人。然而,评书也面临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和传承人老龄...
《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撰写的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全书共四个章节,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学说,并被后世誉为“中国三大善书”之一。在这本书中,袁了凡通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真实的事例,告诫儿子命运是...
新时期以来,章草做为一种高古而富有情趣的书体也被许多书家所青睐。惜此类草书过于津津于点画,有失浩落大气之憾。新时期以来,当展厅效应愈来愈明显,逐渐被当代书人所认可后,明清调书风自然走红。需要指出的是,明清诸家长挂巨制草书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