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春节又称“白节”、“大年”,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以部落为单位,人们汇聚到一个“敖包”祈求风调雨顺,牧草丰茂。新中国成立后,有时以国庆节的庆祝活动代替“塔吉勒根”,在节日中多举行摔跤、赛马等传统体育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增加了许多健康有益的内容。80年代,“那达慕...
奶酒,又叫蒙古酒,是夏秋季发酵后的牛奶或马奶或羊奶经自家蒸馏酿制而成,酒精度不高,醇香可口。马奶酒解热止渴,营养丰富,是招待贵客的上等饮料。常饮马奶酒可治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手扒肉香嫩可口,是牧区最常见的一种吃法。
蒙古族舞蹈和藏族舞蹈既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舞蹈文化,又体现了各自的民俗风情。多数舞蹈作品仅限于少数地区的蒙古族舞蹈,其他地区的蒙古族舞蹈风格可能不受重视,导致蒙古族舞蹈发展不平衡。这并不是说蒙古族没有优秀的舞蹈作品,而是蒙古族舞蹈的风格...
明清的私塾普遍重视属对训练,属对,就是对给出的字词句,配上与其对仗的字词句。教师对儿童多是严厉管教,体罚是普遍现象,常用的有罚站、罚跪、罚功课、打手心、笞臀等。传统观念是对儿童决不可放任,教师一定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严。用意是防止儿童不服管教,但如此师道尊严,最终还是不利于对学生的教...
蒙古语称为“沙阿”,或译作“髀石”。这种乡俗几乎遍及整个蒙古地区,各地传说也各有千秋。肩胛骨,三角扁平,形同琵琶,故也称琵琶骨。宋朝徐霆一行奉命出使蒙古时,窝阔台汗数次烧琵琶,决定他们的去留。可见胛卜对蒙古古代是何等重要。可汗不相信这是好汉自己猜出...
蒙古族赛马是深厚文化底蕴的展现,承载着英勇、团结与拼搏的民族精神。本文探秘了蒙古族赛马的历史渊源、独特规则与赛事,以及其文化内涵与现代挑战。通过比赛案例和数据,展示了这项古老体育活动的魅力与传承价值。面对商业化冲击和文化传承困境,文章提出了保护措施,并强调了政府和...
据史料记载,甫里因为是鱼米之乡,经济繁荣,唐时,许多文人墨客隐居在这里,其中最著名的诗人要数陆龟蒙了。陆龟蒙平时非常喜欢鸭子,并饲养了一大批鸭子。”自此,“甫里鸭羹”也就很快在角直镇上传开,成为镇上经久不衰的特色名菜,并且还传到苏州城里,成为各大菜馆...
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2004年蒙古族服饰被列入国家民族民家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8年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头饰是...
我的中文(语文)学习不是起始于小学,也不是起始于儿歌童话,而是启蒙于沪剧唱词。乡土气息是讨论沪剧传统戏的常见内容之一。其实,其特有的文化功底和特色同样应该是其应有之义。比如舞台姐妹里的王小二讨饭调,里面还有中文传统特色的谐音——实在苦得像黄连——这是以实代十。六亲...
蒙古族服饰融入了蒙古民族的文化元素,带有显著的文化特色、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蒙古族服饰是蒙古人民凭借民族的智慧及与自然的共存理念创造的文化瑰宝。2004年,蒙古族服饰艺术被文化部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40个试点项目之一。
经过10天激烈的选拔赛角逐,晋蒙陕冀二人台坐腔大赛达茂旗本地区比赛落下帷幕,分别选出了歌唱组、小戏组、乐器组的一、二、三等奖。目前,三组参赛选手正在紧张排练,备战7月8日由达茂旗文体广电局举办的内蒙古赛区的预决赛,预决赛获奖选手最终与来自晋陕冀的选手角战晋蒙陕...
写在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闭幕之际首届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经过6天紧锣密鼓的活动,已于2日晚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闭幕。而在土右旗(萨拉齐)的比赛演出,参演队伍也并非如其所说“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的“二人台艺术名家”登台献艺。这个结果,显然与蒙...
日前,在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博会上亮相的首届蒙古族服装与帽饰展览令人惊艳,这是一场蒙古族服饰的盛大集会。与此同时,首届蒙古族服饰文化论坛在呼和浩特市举办。通过专家学者们严格筛选,共有34篇论文进入复审,8篇论文最终获奖。今年已经51岁的设计师张雪冰,获得...
”《补天》中的这个“小沂蒙”就是由刚刚获得本届“梅花奖”的我省优秀吕剧演员焦黎扮演的。昨天下午,记者获悉焦黎获得“梅花奖”的消息给她打电话时,焦黎正开车在路上。焦黎的《李慧娘》一炮而红,从此,她先后在《王小赶脚》、《姊妹易嫁》、《...
蒙古族的婚礼既隆重又独特,尤其是鄂尔多斯草原上蒙古族传统婚礼更具特色。鄂尔多斯婚礼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鄂尔多斯婚礼大多在腊月获正月间举行。迎亲队将所带的礼物和食品逐一交给新娘家。新郎给女方的送亲宾客敬酒;新娘给男方的宾客敬酒。居住在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