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
岑瑛之孙岑溥次子,1496年(弘治九年),岑溥废长立幼,舍弃了岑猇。1499年(弘治十二年),岑猇夺位,其父死,岑猇又被黄骥等所杀。直到1508年(正德三年),才被明朝廷升为同知。1523年(嘉靖二年),被同族诬以谋反,1526年(嘉靖五年),都御史姚镆击岑猛,五路进兵。沈希仪为中路,...
从周成王掌权到周厉王即位的这段时期是西周奴隶制政权的鼑盛期。与殷商相比,西周的经济发展水平要高出许多,农业、手工业、商业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切,不仅使西周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胜前人,而且比周边民族也高出了几筹。经济的发达,为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保障。凭借强大的实...
西周前中期,政治情况较好,社会经济发展也较快。至后期,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自西北方向来的戎、狄等族一再侵扰,国力江河日下。其间除了昙花一现的“宣王中兴”外,西周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的趋势没有改变。从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至周幽王时期的“嫡庶之争”,西周王朝逐步走向灭亡。与此...
夏帝胤甲以后,夏朝不断衰弱,夏帝桀荒淫无道,中央政权腐败无能。成汤趁机领导商族向外扩张势力,并联合一些同盟部落起兵,在鸣条大战中一举击败夏朝,商朝从此正式建立。商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屡次迁都,经济水平十分低下。但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权得到了...
约前14世纪末,商王盘庚为了抑制奢侈恶习,缓和阶级矛盾,把都城迁至殷,商朝从此摆脱转辗迁徒的局面,开始迅速发展并兴盛起来。自盘庚以后,商又称殷。从盘庚传到纣共8代12王,虽只有武丁和祖甲比较贤明,但商朝还是鼑盛一时。青铜技术蓬勃兴起,教育文化开始出现,尤其是青铜文化,成为商朝最具代表性...
后孙悟空为小林报仇,铃鼓不敌孙悟空想要逃走,被孙悟空的龟派气功消灭。[百科]
弘光帝出奔芜湖。五月十五众大臣献南京投降清兵;五月二十二弘光帝被掳获,送往北京处死,弘光帝在位仅一年,即覆灭。南京失陷后,又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1645年)、应天的威宗太子王之明(1645年)、抚州的益王朱慈炲(1645年)、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等监国政权先后建立,不过...
周灵王十年,鲁国季武子打算编定三个军,把公室军队一分为三。三军由三桓,即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每家各管一军。三家各自把原有车兵并入,其中,季孙氏让私邑战士自愿选择,参加军队者免征赋税。
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病危时在孙峻的力荐下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取得东兴大捷颇孚民望。并因功晋爵阳都侯。此战之后产生轻敌之心,开始大举出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朝之后为...
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
因为在大历年间(公元766年-公元779年),杨凭、杨凝、杨凌三人一同考中进士。所以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三杨”。“三杨”也是唐代弘农杨氏家族在中唐时期的代表。“三杨”是他们成名之后,少孤,其母训导有方。“唐三杨”有嘉名,文学活动频繁,与韦应物、白居易、柳宗元等文人多...
高宗令长孙无忌审讯,房遗爱知道长孙无忌与吴王李恪因为废立太子之事结下仇恨,便诬告是与吴王李恪合谋的,并希望以此能立功而免死。高宗接长孙无忌据审呈上的反状,下诏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斩首,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并赐自尽。此...
弘治六年正月,刘大夏被孝宗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开始受命治理黄河。弘治五年七月,黄河在张秋决口,泛滥成灾,使漕运断绝。次年,孝宗命刘大夏全面负责治理黄河。刘大夏实地勘察,提出先治上游,分别开新河浚旧河,将水导入黄河故道及淮河。弘治八年在黄河沿岸筑堤160多里,黄河...
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前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在公元907年所建,国都杭州。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强盛时拥有13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省全境、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东北部(福州市)一带。吴越国历三代五王,至公元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