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三日,北齐太皇太后、太上皇后等由邺都逃往济州;九日,北齐幼主高恒亦领亲信东逃;十九日,北齐太上皇帝高纬亦率百骑东逃。二十日北周军攻克邺城。二十一日,高纬逃到济州,与家小会合后,授意高恒让位给驻守瀛州的任城王高湝,高纬自称无上皇,称高恒为守国天王。#$...
中国画流派之一,中国山水画至北宋初,始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又说:"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
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
北白指的是北方河北的邢窑白瓷,以内丘城为中心发展起来。其历史可上溯到北朝,隋后期曾短期繁荣,经过唐早期的低靡,唐中期生产极盛,晚唐开始衰落。南青北白瓷质极佳,晚唐时代,击瓯作乐风靡,用一些越瓯、邢瓯注以多寡不同的水,击以成乐,声音极...
邙山之战是南北朝时期西魏柱国大将军宇文泰对东魏发动的战役。543年二月,东魏的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虎牢叛变,宇文泰率军接应。543年三月,两军在邙山决战,西魏军大败。宇文泰在退兵之後,上表自贬,但魏帝元宝炬没有接受。此战之后,东魏乘胜追击,收复虎牢,平定了北$#...
郑成功北伐又称郑成功北伐金陵,是指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到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联合大陆西南地区的南明永历政权和东部的张煌言一起北伐抗清的军事行动。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五月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郑成功先后三次出师...
宿北战役是成为华东战区的一个转折点,华东战场从前沿逐步转为纵深,正面战场逐步收缩,兵力也随之集中,以后的歼灭战的规模也逐步扩大。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2.1万人。这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会师后的第一个胜仗,初步取得了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我军歼敌3个整旅又1个团,共2.1万余人,...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故城县、枣强县、南宫县、威县部分,以及山东武城县、高唐县、临清县、夏津县),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在北方后魏把崔氏被...
所记人物均为历史上所实有,但他们的言行则有些出于传闻,不全为史实。可见《世说新语》一书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之重要,影响之深远。罗马玻璃在当时的世界上独树一帜,产品远销各国,也大量输往中国。从此中国自制玻璃渐多,不再被视为珍宝。高丽音乐主要指高句丽乐和百济乐,...
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陈太建十二年、北周大象二年(580)八月,北周在消灭叛将尉迟迥后,迥部将席毗罗仍拥兵10万,屯于沛县(今江苏沛县东),欲进攻徐州(今江苏徐州)。周河南道行军总管于仲文侦知席毗罗家人均在金乡(今山东金乡),遂派兵俘获席军家属。席...
宋武帝刘裕建立刘宋政权时,北魏拓跋氏已经建国并正在统一北方。宋文帝、北魏太武帝先后即位后,两国在一段时间均采取修好政策,南北之间维持了几年的和平。宋军取得这些重镇后,兵力被分散。随即,北魏大军全线出击,相继收复洛阳、虎牢等地。《木兰诗》记述...
北洋之龙王士珍字聘卿,号冠儒,河北省正定县牛家庄人。他凭借过人的才智,得到以袁世凯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青睐,先后担任军政要职,直至北洋政府国务总理,被誉为北洋三杰之龙。北洋之虎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合肥人。段祺瑞20岁考入北$#...
大明历,是由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一部历法,也称“甲子元历”。在历法中,祖冲之首次引入了“岁差”的概念,从而使得历法更加精确,是中国第二次较大的历法改革。
至此,朱元璋北伐灭元之战宣告结束,从根本上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基本上实现了战前拟定的战略计划。使残存在各地的元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为朱元璋最终统一中国,夺取了战略上的绝对优势。
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此后地位渐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为翰林学士之职。清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无单称翰林学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