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忻州及内蒙古、河北的部分地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清代初期蒲州梆子北上,在忻州当地扎根后,逐渐形成北路梆子。其唱腔、曲调...[百科]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百科]
蒙古族称之为呼兀尔,源于古代奚琴。宋代陈旸《乐书》:“奚琴四胡本胡乐也。”清代用于宫廷乐队,称提琴。清代《律吕正义后编》:“提琴,四弦,与阮咸相似,其实亦奚琴之类也。”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主要流行于内...[百科]
藏历年(藏文:ལོ་གསར་[1])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受藏文化影响较深的不丹和蒙古也过藏历新年,但藏历年的推算法与农历春节有差异。2010年的藏历新年是2月14日,和农历春节是一天,2009年藏历新年是2月25日,春节是1月26日,所以时间上较春节晚1个月。2008年、2015年...[百科]
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朝尔为蒙古语共鸣之意。又称西那干朝尔,意为带共鸣的勺子。形制多样,音色柔和浑厚,富有草原特色。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说唱伴奏。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兴安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和西部的巴彦淖尔盟、阿拉...[百科]
枪是中国古代兵器之一,是由利刃加棍棒组成的长柄刺击兵器,外形与矛相似,柄长于刃,与短兵器械完全相反,综合威力大,是“十八般武器”之一,“四大名器”之首,被称为“百兵之王”。枪长而锋利尖锐,使用灵便,枪头刃可刺可斩,可...[百科]
十八般兵器之一,九短九长之一,九短之首(刀)。刀为单面长刃的短兵器。同时泛指可用于切、削、割、剁、刺的工具,与匕首合称亦为膳食器。刀的最初形态,与钺非常接近。其形状为短柄,翘首,刀脊无饰,刃部较长。到春秋战国时期,刀的形状发生巨大变...[百科]
扇子舞,汉族传统民间舞蹈之一。哈尼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扇子舞”是朝鲜族代表性的舞蹈,最早源于朝鲜族传统巫俗,后来发展成为表演性的一种舞蹈形式,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如今,扇子舞已成为中老年喜闻乐见的锻炼方式。...[百科]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百科]
巴罗提节是塔吉克民族节日,又叫灯节,是塔吉克族传统节日,其隆重仅次于塔吉克春节(含春节、引水节和播种节)。流行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色勒库尔人中。伊斯兰教历八月举巴罗提节行。[百科]
戟的出现在我国推动了战国时期的到来。戟一方面作为仪仗兵器,一方面作为从先秦至秦汉魏晋军中装备的制式装备。四年相邦吕不韦戟2007年出土于兵马俑坑中,由青铜戈和矛以及木柄组成,全长2.87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保存完整的青铜戟。目...[百科]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百科]
碰盅,蒙古族打击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用铜铸造,形如小钹,直径7.6、厚0.6厘米。由两面组成。盅面中部凸起,呈半球状,球中心有小孔,可设环系结铜链、红绸、布带等,将两面小盅连在一起。双手各执一面碰击发音。原用于宗教仪礼中,现...[百科]
中国古典小说以《四大名著》为代表,明清小说为时代顶峰。汉程网提供涵盖才子佳人、谴责讽世、神魔志怪、古典侠义、历史演义、公案小说等多种类别的古典小说供大家免费在线阅读。[百科]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