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之
苏禄本是一个群岛国,有东王、西王、峒王总理其事。这是苏禄国对郑和使团访问苏禄的回访,也是继渤泥、满刺加国王之后,又一个海外国家首领亲自率领使团来中国访问。在京期间,三王受到最高规格的接待。九年,东王在南归途经德州时,不幸因病...
到明帝刘庄在位时,出现一位叫王景的能人,他在治水方面颇有成果。这与今日的黄河流向十分接近。这几种作法,大大缓解了黄河自身的压力。这一年的苦战中有几十万人为之挥汗如雨,由于意外事故,还有许多人献出了生命。放水以后,滚滚黄河顺利流入汴渠,灌溉两岸田地,老百姓纷纷赞扬。...
宣王中兴是指周宣王即位后,消除厉王暴虐政治的影响,缓和国内外不安定书面,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顿朝政,使王道已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一时的复兴,大大提高了王室的威信,遂使周势复振,诸侯又重新来朝。史称“宣王中兴”,...
穆王西征指的是公元前965年至前964年(按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周穆王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976年—前922年)周天子周穆王征讨西北方的犬戎部落的战争。穆王战胜犬戎后,在公元前961年,穆王继续向西行,一直打到昆仑,还相传与西王母在瑶池相会。艰苦的千里往...
椒举对楚灵王说,诸侯只归服于礼,霸业的成功与否,都在这次会见。楚王和诸侯结盟之后渐露出骄傲之色。公子招遂立公子留为国君,同时派使者赴告于楚。而哀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胜也来到楚国,向楚灵王揭露公子招及公子过杀嫡弑君的经过。楚灵王以陈地为...
西晋未年,王导追随琅琊王司马睿,协助他建立东晋政权,又助他树立君主威信,逐渐得到江南大族的拥护。王导历任元、明、成三帝,对东晋政权制度的创设多有贡献,官至大司马、丞相。同年四月,任命王导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咸康五年七月卒,享年64岁。王...
南京失陷后,又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淓(1645年)、应天的威宗太子王之明(1645年)、抚州的益王朱慈炲(1645年)、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等监国政权先后建立,不过是昙花,数天就告结束。
王恭叛乱是东晋时期的历史事件,分别于隆安元年(397年)及隆安二年(398年)发生,皆由当时的青、兖二州刺史王恭主动发起。王恭于第二次叛乱时被擒且被处死,不过至死仍坚持他起兵叛乱是出于他对朝廷的忠心。
八大铁帽子王是指在大清的开国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爷,他们不仅是皇帝的嫡系子孙,而且都曾对清朝开基创业或统一全国立有大功,所以并非像其他封为王爵的皇子皇孙那样,后代每继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个等级,而是无论承袭多少代,爵位永远不降,封建社会时称为“世袭罔替...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用以形容荀彧的工作风格,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儒雅俊美的荀彧,虽小曹操九岁,种种迹象显示,心高气傲的曹操长时期来一直将他视为畏友,对他敬重有加。他被曹操委以重任时年仅二十九岁,他以自己处变不惊、智勇双全的才能,多次挽救了曹操。
王建是五代时期前蜀开国皇帝。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文德元年(888年),王建投奔成都,为陈敬瑄所阻,于是开始攻打西川。历经三年苦战,王建夺下西川,...
张祚博学威武,有治理政事之才,初封长宁侯。建兴四十一年(353年),张祚的弟弟前凉桓王张重华去世,张重华年仅十岁的儿子张耀灵继位。张祚为人狡诈,善于内外奉承,当初与张重华的宠臣赵长、尉缉等结为异姓兄弟。赵长等假称张重华的遗命,任张祚为持节、督中外诸军、抚军将军,辅佐国...
吴王诸樊死时遗命王位继承兄终弟及,以使幼弟季札最终能够即位。诸樊的儿子公子光不服,暗中打算夺位。吴公子光认为,这是图谋杀王大事的良机。他与勇士专诸谋刺吴王僚,于是专诸将老母亲、弱子托付给公子光,自己冒死去刺杀吴王僚。吴王僚让甲士披甲...
周慎靓王五年,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燕相子之曾经改革燕国政治,做事果断,受到燕王哙的信任。第二年,燕国发生大乱。将军市被和太子平结党聚众,谋划攻击子之。市被领兵包围子之的公宫,双方相持很久,始终未能攻克。百姓起而反攻...
宋神宗即位后,于熙宁二年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熙宁二年二月,经神宗与王安石商讨,为实行变法而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负责变革旧法,制定新的财政经济政策,颁行新制,以通天下之利。熙宁二年七月,制置三司条例司建议实行均输法。九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