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家制﹝宋﹞陆九韶撰居家正本上古者,民生八岁入小学,学礼乐射御书数。至十五岁,则各因其材而归之四民,故为农工商贾者亦得入小学,七年而后就其业。其秀异者入大学而为士。民之德行,凡小学大学之所教,俱不在言语文字,故民皆有实行而无诈伪。自井田废坏,民无所养,幼者无小学...[书籍]
诊家正眼明·李中梓公元1642年《诊家正眼》,脉学著作。二卷。明·李中梓撰于1642年。原刻本已散佚,1667年,李氏门人尤乘将此书与《病机沙篆》、《本草通玄》合刊为《士材三书》,后世或单行镌版,但内容已经尤氏增补。卷一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主论述脉学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书籍]
三家诗话[清]尚●三家总论近日论诗竞推袁、蒋、赵三家,然此论虽发自袁、赵,而蒋终不以为然也。试观《忠雅堂》集中,於袁犹貌为推许,赵则仅两见,论诗亦未数及矣。自明七子以後,诗多伪体僻体。牧庙远法韩、苏,目空一代,然如危素之文,动多诡气。梅村、渔洋、愚山、独漉...[书籍]
诊家枢要元·滑寿公元1359年《诊家枢要》脉学著作。元·滑寿约撰于1359年。本书有清·周学海评注本,周氏于卷后附录诸脉条辨(出程丈囿《医述》)及持脉总论(出李中梓《士材三书》)。本书专论脉诊,滑氏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精脉学,他会通了元以前的脉学,结合自己的心得,撰成此...[书籍]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关个人经历、思想、学识并对子孙进行告诫的古书,作者颜之推,分为七卷,二十篇。颜之推(公元531年~公元591年),字介,原籍琅邪临沂(今中国东部山东临沂北),先祖在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时渡江,定居在建康。在后来侯景之乱时...[书籍]
东家杂记宋孔传东家杂记二卷,宋孔传撰。传字世文,至圣四十七代孙,建炎初随孔端友南渡,遂流寓衢州。绍兴中官至右朝议大夫知抚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封仙源县开国男。是编成于绍兴甲辰。上卷分九类,曰姓谱,曰先圣诞辰讳日,曰母颜氏,曰娶亓官氏,曰追封谥号,曰厯代崇封,曰嗣...[书籍]
卷一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主论述脉学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文中还征引王叔和、李东垣、朱震亨、滑寿、戴共父、李时珍等诸家脉诊学说,予以分析阐论,作者本人则另加注按,颇有发挥;此外,还择要地叙述了望、闻、问三诊;卷二考核各家脉学理论,用四言歌诀的形式分述28种脉象;...[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八三家宫词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三家宫词三巻明毛晋编晋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已着録三家者一为唐王建一为蜀花蘂夫人一为宋王珪各七言絶句一百首建集别着録其宫词百首旧刻杂入王昌龄长信秋词一首刘禹锡魏宫词二首白居易后宫词一首张籍宫词二首杜牧秋夕作...[书籍]
百家者流。莫大于医。医莫先于脉。浮沉之不同。迟数之反类。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抑亦以对待而为名象焉。有名象而有统会矣。高阳生之七表八里九道。盖凿凿也。求脉之明。为脉之晦。或者曰。脉之道大矣。古人之言亦伙矣。犹惧弗及。而欲以此统会该之。不既太简乎。呜呼。至微者脉之理。而名象着...[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八三刘家集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三刘家集一巻宋刘涣刘恕刘羲仲之遗文也涣字凝之筠州人登天圣八年进士为颍上令以太子中允致仕长子恕字道原举进士入髙等授钜鹿主簿迁知和川翁源二县司马光受诏修资治通鉴奏请同修转著作郎与王安石不平告归终养改秘书丞就家续成...[书籍]
《孔子家语》虽为资料汇编,却具有较高的价值。首先,此书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我们认识历史上真实的孔子面目的重要依据。其次,由于王肃收集在书中的内容大都具有较强的叙事情,也就是说大多是有关孔子的逸闻趣事,所以,此书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第三,书中的许多故...[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八二家宫词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二家宫词二巻明毛晋编凡宋徽宗皇帝三百首宁宗杨皇后五十首徽宗巻末有帝姬长公主跋称自建中靖国二年至宣和六年缉熙殿所収藏御制宫辞共三百首命左昭仪孔祯同嫔御章安恺等収缉类而成书云云考蔡京改公主为帝姬各有封号此既云帝姬又云长公...[书籍]
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執事,且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享而既具是棄禮,若其不具,是用秕粺,用秕粺君辱,棄禮名惡,子盍圖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乃不果享.齊侯歸,責其群臣曰:「魯以君子道輔其君,而子獨以夷狄道教寡人,使得罪.」於是乃歸所侵魯之四邑,及汶陽之田.孔子...[书籍]
诊家枢要元滑寿序天下之事。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言简而尽。事核而当。斯为至矣。百家者流。莫大于医。医莫先于脉。浮沉之不同。迟数之反类。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抑亦以对待而为名象焉。有名象而有统会矣。高阳生之七表八里九道。盖凿凿也。求脉之明。为脉之晦。或者曰。脉之道大矣。...[书籍]
诊家正眼明李中梓卷一脉之名义《内经》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此明胃气为脉道之根,脏腑之本,气血之所由出也。凡人之生,皆受气于谷,万物资生之本也。凡谷之入,必先至于胃,万物归土之义也。坤土不敢自专...[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