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
伤寒论东汉·张仲景公元25-220年《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伤寒论》全...[书籍]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金刘完素卷上伤风伤风之证:头疼项强,肢节烦疼,或目痛。肌热、干呕、鼻塞、手足温、自汗出、恶风,其脉阳浮而缓、阴浮而弱,此风邪在表。以上伤风之证,皆宜桂枝汤(第二)以解肌。伤风汗出、怕风,而加项强痛者,桂枝葛根汤(第三);伤风反无汗者,虽已服桂枝汤,...[书籍]
《伤寒论》,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书籍]
伤寒明理论说成无己序余尝思历代明医。回骸起死。祛邪愈疾。非曰生而知之。必也祖述前圣之经。才高识妙。探微索隐。研究义理。得其旨趣。故无施而不可。且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或死或愈。止于六七日之间。十日以上。故汉张长沙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撰为伤寒论数卷。...[书籍]
《六十种曲节侠记》(明)许三阶着(明)毛晋辑节侠记(明)许三阶着绣刻演剧十本第六套白兔杀狗昙花龙膏飞丸东郭节侠双珠四贤牡丹绣刻节侠记定本●节侠记目录第一出开宗第二出忧国第三出闺忆第四出忠忤第五出虏侠第六出直谏第七出勘责第八出闻谪第九出送别第...[书籍]
伤寒论类方清徐灵胎卷一桂枝汤类·一桂枝汤(一)甘草、大枣补脾精以滋肝血;芍药清营中之热;桂枝达营气之郁也。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热稀粥一升...[书籍]
伤寒审证表序有熊氏作而医学肇兴含生育物疵疠不作周秦而降和华仓扁之雄各传其术以奏神奇汉张机氏审经脉和药石集经方之大成举世尊为医中至圣懿哉伤寒论一书亘万古莫能忒矣顾以年代贸迁章次陵杂潜心搜讨多所难通唐孙真人后迄无解者国朝医学昌明得昌邑黄元御氏以天挺才智着伤寒悬...[书籍]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元倪瓒酱油法:每黄子一官斗,用盐十斤足秤,水廿斤足秤,下之,须伏日合下。煮面:如午间要吃,清早用盐水搜面团,捺三二十次,以物覆之少顷,又捺团如前。如此团捺数四,真粉细末捍切。煮法:沸汤内搅动下面,沸透住火,方盖定,再烧略沸,便捞入汁沈香朿檀暂藿作末入。原蚕...[书籍]
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伤寒六书》,伤寒著作。又名《陶氏伤寒全书》。六卷。明·陶华约撰于十五世纪中期。此系陶氏所撰六种伤寒著作,每种列为一卷。①《伤寒琐言》:乃陶氏学习研究伤寒的随笔记录;即名“琐言”,自非系统工作。...[书籍]
伤寒寻源清·吕震名公元1644-1911年《伤寒寻源》,伤寒著作。三集。清·吕震名撰于1850年。作者指出“以为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殊不知伤寒不必尽属寒因,若风、若湿、若温、若热,皆统辖于伤寒二字内”(见自序)。本书首辨风、...[书籍]
伤寒指掌清·吴坤安公元1644-1911年《伤寒指掌》,伤寒著作。四卷·清·吴坤安撰于1796年。吴氏所说的伤寒,实为广义伤寒,包括伤寒和温热二类病证。本书辨析伤寒,温热病证治,伤寒推崇王宇泰、喻嘉言、柯韵伯等;温热悉遵叶天士、薛...[书籍]
伤寒补例清·周学海公元1644-1911年《伤寒补例》,伤寒著作。二卷。清·周学海撰。刊于1905年。周氏于本书自序中指出:“伤寒见证,不止仲景原文,仲景之外,尚有伤寒证治。”据此作者将《伤寒论》中“伤寒例”所申明的“即病为伤寒,...[书籍]
伤寒著作。二卷。清·周学海撰。刊于1905年。周氏于本书自序中指出:“伤寒见证,不止仲景原文,仲景之外,尚有伤寒证治。”据此作者将《伤寒论》中“伤寒例”所申明的“即病为伤寒,伏气变为温热”的理论,加以阐发,并对伤寒、温病、疟、痢...[书籍]
神仙食炁金匮妙录。题京黑先生撰。《旧唐志》着录为京里先生,疑此书出自唐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一、《养性延命录》。二、《云笈七签》,该书卷三十三、三十四、六十一收有部分内容。[书籍]
伤寒直格金·刘完素撰公元1127年—1279年《伤寒直格》,伤寒著作。①旧题金·刘完素撰,葛雍编。又名《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三卷(原为六卷,或称六集)。全书仅17009字,从热病证治角度发挥伤寒蕴义。上卷叙干支配脏腑、病因、运气主病、脉诊等统论内容;中...[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