岕茶汇抄
经验丹方汇编钱峻原序先考亭立公一生乐善,不幸中年弃世,垂没嘱峻曰:“吾家世代种德,汝当善承先志。”峻泣而志之不敢忘尔。时终天悲痛,急患失血,几危!逾年稍愈,母氏许谕峻曰:“汝犯此症,功名之念已矣。吾见汝自幼好辑方书,不如留意岐黄,一可以养生,一可以济世,庶不负先人好善之嘱...[书籍]
茶联是对联宝库中的一枝鲜花。它运用对联的文学特征,以茶事为题材,按照对联特点拟写而成。可被广泛应用于茶叶店、茶馆、茶庄、茶座、茶艺、茶居、茶亭、茶汤、茶人之家等,内容广泛、意味深长,雅俗共赏,...[书籍]
本朝茶法(宋)沈括著乾德二祐年,始诏在京、建州、汉、蕲口各置榷货务。五年,始禁私卖茶,从不应为情理重。太平兴国二年,删定禁法条贯,始立等科罪。淳化二年,令商贾就园户买茶,公于官场贴射,始行贴射法。淳化四年,初行交引,罢贴射法。西北入粟,给交引,自通利军始。...[书籍]
品茶要录宋黄儒《品茶要录》一卷,宋黄儒撰。儒字道辅,陈振孙《书录解题》作道父者误也。建安人。熙宁六年进士。此书不载於《宋史·艺文志》,明新安程百二始刊行之。有苏轼书后一篇,称儒博学能文,不幸早亡,云其文见阁本《东坡外集》。上元焦竑因录附其后。然《东坡外集》实伪本(...[书籍]
《大观茶论》是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书籍]
《吴医汇讲》指出唐氏为乾隆、嘉庆年间苏州名医。当时江南地区尤其苏州名医汇萃,学术气氛很浓,唐氏搜集诸名家文章,汇成此书,名曰“汇讲”,实际是一部很好的医论性杂著。[书籍]
煎茶水记唐张又新提要《煎茶水记》一卷,唐张又新撰。又新字孔昭,深州陆泽人。司门员外郎鷟之曾孙,工部侍郎荐之子也。元和九年进士第一。(案:本传但称元和中及进士高第,知为九年者据此书中所述,知为第一者,据元人所编《氏族大全》称其状元及第也。)历官右补阙。党附李逢吉,为...[书籍]
台案汇录壬集台案汇录壬集卷一台案汇录壬集卷二台案汇录壬集卷三台案汇录壬集卷四台案汇录壬集卷一一、军机大臣会同兵部等部议奏福康安等奏请台湾设置番屯事宜折(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兵部移会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等奏报带领生番进京起程日期折(乾...[书籍]
古方汇精清·爱虚老人公元1644-1911年方书名、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1804年。汇集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内症、外科、疗毒、喉d、1f臼、跌订损伤、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m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书籍]
《张伯渊茶录》明张源引洞庭张樵海山人,志甘恬澹,性合幽栖,号称隐君子。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故所诸《茶录》,得茶中三味。余乞归十载,夙有茶癖...[书籍]
脉诀汇辨清·李延昰脉学著作。十卷。清·李延昰辑于1664年。作者鉴于流传较广的高阳生《脉诀》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脉学论著,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脉学予以辨驳订正。卷一述作者研究脉学之心得。十二年中,他博阅有关著作近七十种,以“剪除谬种,俾天下后世复见先圣之旨”...[书籍]
龙井访茶记清程淯撰程淯,字白葭,江苏吴县人,于清末自北京寓居杭州,在西湖建一别墅,名日“秋心楼”。龙井以茶名天下,在杭州曰本山。言本地之山,产此佳品,旌之也。然真者极难得,无论市中所称本山,非出自龙井:即至龙井寺,烹自龙井僧,亦未必果为龙井所产之茶也。盖龙...[书籍]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山仙人掌茶并序唐李白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一作鸭)。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书籍]
东溪试茶录宋宋子安提要《东溪试茶录》一卷,原本题宋宋子安撰,载左圭《百川学海》中,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又作朱子安。未详孰是。然《百川学海》为旧刻,且《宋史·艺文志》亦作宋子安,则《读书志》为传写之讹也。其书盖补丁谓、蔡襄两家《茶录》之所遗。曰东溪者,亦建...[书籍]
余于茶越乎。其莫之知。自读陆氏经稍得其性。心甚珍之。昔中散乐琴而赋。彭泽爱菊而歌。其于微尙可显矣。况茶之功最高。而未有颂之者若废贤焉。不亦谬乎。于是考其名验其产。上下其品为之赋。或曰。茶自入税反为人病。子欲云云乎。对曰。肰然是岂天生物之本意乎。人也非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