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虞裕云:双陆之戏,最盛于唐。常考其技,凡黑白各用六子,乃今所谓六甲是也。昔有对云:三个半升升半酒,两行双陆陆双棋。即可知矣。《唐国史补》云:今之博戏,长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黑黄各十五。掷采之骰有二,其法生于握槊,变于双陆。后人新意长行出焉。强名争胜,谓之撩零...[书籍]
(清)玉泉樵子填词序神仙,游戏者也。神仙而至麻姑,则尤神仙之游戏者也;传奇,游戏者也。传奇而传麻姑,则尤传奇之游戏者也。虽然,事不奇不传,传奇而笔不奇,则又无可传。为麻姑爪而痒处难搔,为方平鞭而疼处易著。噫!传之难,奇之难也;奇之不难,实传之难也。...[书籍]
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及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书籍]
以欧洲中世哲学之以辩护宗教为务者,所以蒙极大之污辱,而叔本华所以痛斥德意志大学之哲学者也。文学亦然;餔錣的文学,决非真正之文学也。(二)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人之势力用于生存竞争而有馀,于是发而为游戏。婉娈之儿,有父母以衣食之,以卵翼之,无所谓争存之事也。...[书籍]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李渔(公元1610-1680年),原名仙侣,字谪凡,号笠翁。李渔一生著术甚丰,有诗文杂著集《笠翁一家...[书籍]
济公善掐会算,未卜先知,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慈悲为怀,治病救人,能使盲者复明、哑者能言、起死回生;他嫉恶如仇,惩恶扬善,保护良善,庇护弱小,路见不平,出手相助;他铲除邪道,镇压恶势,保护地方,维护佛法;他充满智慧,经纶满腹,游戏人间,诙谐戏耍。这些品格作者是通过...[书籍]
卷四十五休祥梦兆(一)卷四十六休祥梦兆(二)卷四十七休祥梦兆(三)卷四十八占相医药(一)卷四十九占相医药(二)卷五十书画伎艺(一)卷五十一书画伎艺(二)卷五十二书画伎艺(三)卷五十三忠孝节义(一)卷五十四忠孝节义(二)将帅才略(一)卷五十五将帅才略(二)卷五十六将帅才略(三)卷五...[书籍]
勿听戏言,勿听淫语,勿听歌曲。言必慎。勿出恶声,勿出秽语,勿言怪异,勿戏,勿欺。动必畏。举足、动手、开目、出语,俱要畏慎。坐必正。勿倚他物,竦肩直坐,自然不倦。立必中。勿跛倚,勿俯首,勿仰面。行必安。勿疾行,勿蹶步,勿先长。寝必恪。勿伏睡,勿裸体,勿晏起,...[书籍]
他的戏剧创作活动主要在明末天启、崇祯年间。除《娇红记》外,他还撰有《贞文记》、《二胥记》两种传奇和《人面桃花》等六种杂剧。他所编的《古今名剧合选》收入元明两代的杂剧五十六种,对元明杂剧的整理刊布作了有益的工作。《娇红记》所表现的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由的主题,在元明间的戏...[书籍]
荈茗录宋陶谷龙坡山子茶开宝中,窦仪以新茶饮予,味极美。奁面标云:“龙坡山子茶”。龙坡是顾渚别境。圣阳花吴僧梵川,誓愿燃顶供养双林傅大士。自往蒙顶结庵种茶。凡三年,味方全美。得绝佳者圣阳花、吉祥蕊,共不逾五斤,持归供献。汤社和凝在朝,率同列递日以茶相饮,味劣者有罚,号为“汤...[书籍]
《桃花扇》是清初戏剧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近代戏剧家欧阳予倩对《桃花扇》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书籍]
《桃花扇》是明末戏剧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近代戏剧家欧阳予倩对《桃花扇》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书籍]
虽曰游戏,工雅实难。余少嗜焉,茶余酒后辄述谜语以为谈笑之资,惧其过时而或忘也,作此谜话以识之。是亦孔氏所谓为之犹贤乎已者也。壬子冬日,邃汉斋主薛凤昌识。谜之佳者,要以空灵者为最上乘。相传吾乡郭频伽先生,在京师时,王公贵人,倒屣恐后。一夕经过某甲第门前,绢灯灿列,环而立者数...[书籍]
方成培清代戏曲作家。约生于雍正年间。卒年不详。字仰松,号岫云词逸。徽州(今安徽歙县)人。幼年多病,未能应科举,布衣终生。方成培善词曲,论词律音吕尤精,著有《听奕轩小稿》、《香研居词麈》、《香研居谈咫》、《方仰松词榘存》等。戏曲作品有传奇《双泉记》和《雷峰塔》2种,前者...[书籍]
所署"甲戌岁中秋日",甲戌即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疑传抄有误。该书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记载南宋临安的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和寺观、学校等,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活动,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都城的面貌,提供...[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