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
其剂型包括丸、散、膏、丹、汤剂,以及许多药酒剂,每方详细标明药物、剂量、制服法及适应症,适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科等多种疾病。《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珍藏之孤本整理而成,可供中医药人员参考研究。[书籍]
太极真人杂丹药方。唐代着作。一卷。底本出处:《统道藏》洞神部众街类。[书籍]
《丹医秘授古脉法》太渊脉第一以穴名也。一、所候:太渊脉实为肺脉,但因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肺主气、司均衡、为血帅、开于寅、得气最先,故诊太渊以候人身上下,此不过脉象也。晋王叔和以后把各脉出入部位亦置于此,误人非浅。然单诊太渊只能考各经之“象”而尚不能究其“形”也。二、部位:...[书籍]
上阳子金丹大要仙派。元陈致虚撰。原系《金丹大要》之附录,后分别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书籍]
《兰亭叙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摹写或失之肥瘦,亦自成研,要各存之以心会其妙处尔。---《跋兰亭》《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书籍]
留与谪仙题品用,沉香亭北牡丹香。《笔》流水无声空浩渺,远山有色甚微茫。毫端别有春风处,倚竹梅花带月香。《画》十八公生万仞岗,灰心火月利文房。陶泓池畔玄云起,犹带徂徕风雪香。《墨》买得崑山玉一方,吟边磨琢岁华长。夜来宝匣忘收闭,一点飞红清墨香。《砚》赋就三都...[书籍]
卷首有“十二经见证”“不治已病治未病”等六篇医论;全书分列各科病证一百篇,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其他各科。论述病证,先引朱氏原论,次则记述朱氏门人戴元礼有关辨证等方面的论述,并介绍治疗方剂。其中各病症的附录部分,对于病名解释病因、证候、治疗等方面有相当深入的分析。全书比较集中和全面...[书籍]
卷之上,主要依据《伤寒》、《金匮》,是辨类证,即以“症”为纲,进行归类,相当于症状鉴别诊断学,然而又自始至终贯穿辩证论治思想,如“无汗”一症,辨析了“太阳无汗”、“阳明无汗”、“太阴无汗”、“少阴无汗”、“厥阴无汗”,以及“亡阳无汗”、“阴阳易无汗”等证型,条缕脉晰。[书籍]
卷一阐述先天脉镜(专谈脉形),调摄养生,灵兰秘典(主要是脏象图说及各脏用药治法等);卷二-六结合作者多年临床治验,分别介绍伤寒、温病温疫、内科杂病、妇人、小儿、外科、五官、口齿等多种病证。[书籍]
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书籍]
第一种牡丹花,天生富贵,号花王,称国色,花里为尊。姚家黄、魏家紫,而今罕见。得君王带笑看,倾国倾城。醉杨妃,倚阑干,沉香亭北李青莲,题妙句三调清平。芍药花,比牡丹虽然少逊,一般的斗春华,越样鲜新。金带围,广陵城预知宰相,不知道洧水畔,赠与何...[书籍]
如司马承顺、王谷、卢元公、尉迟迥、韦卿材、谢真人、沦落衣冠章仇兼琼、郭承嘏诸条,虽颇涉语怪,然如兰亭叙入昭陵,顾长康画清夜游西园图,谢赫、李嗣真评画,百衲琴,戴容刻佛像,碧落碑,狸骨帖,宝章集,灵芝殿,佛教属鬼宿,冒黎生改金根车,谢安无字碑,郑虔三绝,顾况工画诸轶事,皆出...[书籍]
跌打紫金丹功能:舒经通络,行气活血,化痰消肿,接骨止痛。主治:跌打损伤,气滞血淤,筋络扭伤;硬肿疼痛,金疮出血,骨折脱臼,远年陈伤,关节痹痛。方诀:跌打妙药紫金丹,三皮四生一枝花,血竭红花和乳没,归赤玄胡满根好。[书籍]
(宋)钱塘陈思原序世之花卉种类不一,或以色而艳,或以香而妍,是皆钟天地之秀,为人所钦羨也,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骚人墨客特注意焉,独海棠一种,风姿艳质固不在二花下,自杜陵入蜀,绝吟于是花,世因以此薄之,其后都官郑谷已为举似谷诗:“浣花溪上空惆怅,子美无情为发...[书籍]
《六十种曲双珠记》(明)沈鲸着(明)毛晋辑双珠记(明)沈鲸着绣刻演剧十本第六套白兔杀狗昙花龙膏飞丸东郭节侠双珠四贤牡丹绣刻双珠记定本双珠记目录第一出家门始终第二出元宵灯宴第三出风鉴通神第四出勾补军伍第五出母子分珠第六出从军别意第七出军门优恤第八出假恩图色第九出二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