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俅子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书籍]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道家著作,当时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书籍]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书籍]
《列子》又称《冲虚真经》。道家著作,八卷,相传为列子所撰,约成书于晋太康二年后。列子,名御寇,战国时代郑国人,主张空、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列子》内容形式多为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和神话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天...[书籍]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是中国古代精神自由史上的第一名著,在中国古典文学、哲学、艺术思想史上均具有不可动摇的“绝对经典”地位。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一傅子目録儒家类正心仁论义信通志举贤重爵禄礼乐贵教检商贾校工戒言假言问政治体授职官人曲制信直矫违问刑安民法刑平役赋镜总叙附録四十八条臣等谨案傅子晋司校尉鹑觚子北地傅撰晋书本传称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书籍]
韓昭侯謂申子曰:「法度甚不易行也。」申子曰:「法者,見功而與貴,因能而受官。今君設法度而聽左右之請,此所以難行也。」昭侯曰:「吾自今以來知行法矣。」申子曰:「上明,見人備之;其不明,見人惑之。其知,見人飾之;其不知,見人匿之。其無欲,見人伺之;其有欲,見人...[书籍]
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书籍]
《郭子》[晋]郭璞魏明帝世,使后弟毛曾与夏侯太初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御览四百四十七时目夏侯太初:朗如明月入怀。御览四百四十七许允妇是阮德如妹,奇丑,交礼竟,许永无复入理;桓范劝之曰:“阮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宜察之。”许便入见,妇即出提裙裾待之;许谓妇曰;“妇有四...[书籍]
《申子》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的所著。申不害(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7年),郑国京(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县东南)人,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他原来信奉...[书籍]
商子秦商鞅提要卷一更法第一垦令第二农战第三去强第四卷二说民第五算地第六开塞第七卷三壹言第八错法第九战法第十立本第十一兵守第十二靳令第十三修权第十四卷四徕民第十五刑约第十六亡佚赏刑第十七画策第十八卷五境内第十九弱民第二十御盗第二十一亡佚外内第二十二君臣第二十三禁使第二十四慎...[书籍]
据北史、北齐书本传,刘书生活的年代,正是南北分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異常尖锐时期,北朝为異族统治,其所撰之刘子,针对当时的社会时弊,表达了自己治国安民的思想主张和为国建功立业、施展个人才能的政治抱负。刘子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六朝时,江左谈玄风气盛行,北朝亦受其...[书籍]
同治元年,以子璟为安徽庐凤道,迎养入皖。曰愈著有《存诚斋文集》十四卷,《余甘轩诗集》十二卷,《退庵诗话》十六卷,《清史列传》传于世。何曰愈,字云亹,广东香山人。父文明,河南洧川知县,有惠政。曰愈少随父宦,读书励志,有幹材。道光初,授四川会理州吏目。土司某桀骜,所部夷人杀汉...[书籍]
故举重越高者,不慢于药,爱赤子者,不慢于保;绝险历远者,不慢于御。此得助则成,释助则废矣。夫三王、五伯之德,参于天地、通于鬼神、周于生物者,其得助博也。古者工不兼事,士不兼官。工不兼事,则事省;事省,则易胜。士不兼官,则职寡;职寡,则易守。故士位可世,工事可常。百工之...[书籍]
戒子益恩书东汉郑玄吾家旧贫,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授焉。遂博稽六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遇阉尹擅埶,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