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黄
《三国志》晋·陈寿撰《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书籍]
初,黄巾贼起。灵帝建九重华盖,自称无上将军,身被介胄谋兵。京城先是造作角钱,犹五铢而有四道,连于边轮,百姓各有。识者以为夭徵,窃言新钱有四道,京城将坏。而此钱四出,散於四方之外乎,遂皆如其言。孝灵皇帝何皇后生太子辩。帝数失子,不敢正名,养于道人史子眇家,号曰史佚。袁$#...[书籍]
水多黄金,茶生其间,气味殊美;岂非山川重复,土地秀粹之气钟于是,而物得以宜欤?北苑西距建安之洄溪,二十里而近,东至东宫,百里而遥。(姬名有三十六,东宫其一也。)过洄溪、踰东宫,则仅能成饼耳。独北苑连属诸山者最胜,北苑前枕溪流,比涉数里,茶皆气何弇然色浊,味尤薄恶,况其远者...[书籍]
袁采,字君载,宋代信安检(今属浙江)人。隆兴元年登进士第三,官至监登闻检院。曾任乐清县县令,廉明刚直,政声颇佳。在乐清,袁采修县志十卷,又著有《政和杂志》、《县令小录》等,可惜多亡失。《世范》一书就是作者在乐清时所著。由于袁采对为人处事、人伦教育特别感兴趣...[书籍]
今世所传之六壬占卜书年代最早者,为《黄帝龙首经》、《黄帝授三子玄女经》、《黄帝金匮玉衡经》三书。晋葛洪《抱朴子·遐览篇》有《龙首经》之名。《隋书·经籍志·五行类》有《黄帝龙首经》二卷。以上确证《黄帝龙首经》是汉时之书,六壬术的占法在汉代即已...[书籍]
夫人幼而志学,意在逢世,下而黄散,上而令仆,以为至足矣。仆生逢圣世,仕宦五十载,叨冒尚书,年逾七?。迩来作息田间,又六载矣。虽耳聋目?毛,犹不废书,有所闻见,辄复掌录,题曰《分甘余话》,庶使子孙辈知老人晚年所乐在此尔,不敢谓如袁伯业老而好学也。己丑腊月朔雪中书。渔洋...[书籍]
《后汉纪》是记载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历史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三十卷,作者是东晋的袁宏。袁宏字彦伯,曾在安西将军谢尚属下做参议军事,后来升任大司马桓温府的记室,又曾做东阳太守。他很擅长写文章,著作有《竹林名士传》等。书中所记内容开始于淮阳王刘玄更始元年(公元23年...[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八南齐文纪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南齐文纪十卷明梅鼎祚编是集于酬答之文防错附録及误载前代册诰与诸集畧同而体例尤为丛脞如永明五年九月诏乃齐书撮叙其事而以为诏词髙祖与周盘龙第二勅明帝手诏王思逺皆只常言五字但可存为故实岂宜目以文章无姓名之文例附于末而鱼复侯子响还本奏独列于前代...[书籍]
黄小配(1873-1913)又名世仲、世次郎,笔名黄帝苗裔(一署黄帝嫡裔),广东番禺人。他是早期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前,在香港和广东宣传革命,主编过同盟会的报纸《中国日报》。辛亥革命后,任广东民团局局长。1913年,被陈炯明杀害。他以小说鼓吹民主革命,有《宦...[书籍]
六壬与遁甲、太乙,世谓之“三式”,而六壬其传尤古,或谓出于黄帝元女,固属无稽,要其为术,固非后世方技家所能造。大抵数根于五行,而五行始于水,举阴以起阳,故称壬焉;举成以该生,故用六焉。其有天地盘与神将加临,虽渐近竒遁九宫之式,而由干支而有四课,则亦两仪、四象也;由发用而有...[书籍]
曾巩《陈书》目录序卷一··本纪第一高祖上卷二··本纪第二高祖下卷三··本纪第三世祖卷四··本纪第四废帝卷五··本纪第五宣帝卷六··本纪第六后主卷七··列传第一高祖章皇后世祖沈皇后废帝王皇后高宗柳皇后后主沈皇后张贵妃卷八··列传第二杜僧明周文育子宝安侯安都卷九··列传第三侯瑱欧阳頠...[书籍]
陈栎撰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五厯代通畧史评类提要(臣)等谨案厯代通畧四卷元陈栎撰是编叙厯代兴废得失各为论断每一代为一篇自伏羲至五代为二卷北宋南宋则各占一卷葢详近畧逺之意也南宋止于宁宗卷末栎自跋谓理度二朝无史可据也旧本题増广通畧而不言因谁氏之书千顷堂书目有通畧句解五卷亦不言作者栎自跋谓...[书籍]
山南以陕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剑南以彭州上,锦州、蜀州、邛州次,雅州、滤州下,眉州、汉州又下;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黔中生恩...[书籍]
袁蒨。比方陆氏,最为高逸。象人之妙,亚美前贤。但志守师法,更无新意。然和璧微玷,岂贬十城之价也。※第三品(九人)姚昙度。画有逸方,巧变锋出,魁神鬼,皆能绝妙。奇正咸宜,雅郑兼善,莫不俊拔出人意表,天挺生知非学所及。虽纤微长短,往往失之。而舆皂之中,莫与为匹。岂直栋梁萧艾可...[书籍]
《篆刻十三略》,一卷,清袁三俊撰。袁三俊,字尊,号抱翁,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不屑制举,唯肆力六书,在村塾中即喜篆刻,父师呵责不能止。印章师法秦、汉,兼得顾云美、汪虎文神韵,著有《抱翁印稿》、《篆刻十三略》。《篆刻十三略》出现于清初印坛,语简意赅,言之有物,故后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