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都松赞(676—704)汉史作“器弩悉弄”、“乞黎怒悉笼”。吐蕃赞普。即位后,仍用噶氏家族继续辅政。先后向唐朝遣使,报芒松芒赞与文成公主之丧,唐朝亦遣使入蕃致祭。唐垂拱元年(685),始受尊号,并任命噶·钦陵(汉籍作论钦陵)为大论,常驻突厥,与唐朝连年征战。此后年事渐...
王赞襄,字辰台,号澄原。澄迈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举人,由府学出中亚元。官中书舍人,历仕广西按察司分巡左江道副使。祀乡贤。有《澄原稿》。清光绪《澄迈县志》卷九有传。[人物]
容小意(1919年一1974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市,籍贯中国广东省中山市,中国内地女演员。14岁入上海梅花歌舞团,以演踢踏舞著称。1938年随团到香港演出,不久该团解散,被南洋影片公司聘为演员,处女作《紫霞杯》,主演名作有《前程万里》《游击进行曲》《静静的嘉陵江》《羊城恨史》等。
肖赞何(1906—1953),长埫口区魏家垸(现八潭高龙村)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至1949年先后充任中尉分队长、上尉督察员、少校参谋、中校参谋主任、上校参谋长、少将高参及沔阳县县长等职。1949年12月24日,在四川成都随部起义投诚,后在西南军区高级军官研究所和重庆军政大学学习。...
宣赞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丑郡马。原是郡王府郡马,相貌丑陋,使得郡主怀恨身亡,因而不得重用,屈为步司衙门防御使保义。他曾向蔡京举荐关胜,并随关胜征讨梁山,与郝思文同为副将,后被俘归降。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四十位,上应地杰星,职司为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征方腊时战死于...
弘赞(一六一一—一六八六),字在犙。新会人。俗姓朱。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初入肇庆鼎湖莲花洞,翌年礼栖壑于蒲涧,剃染受具。以己事未明,遂度岭而北,遍参诸方。后归鼎湖,为二代住持,号草堂和尚。著有《木人剩稿》等百馀卷。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人物]
赵光赞,赵弘殷第五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弟弟,幼年夭亡,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建隆三年四月十八日追封为夔王,后来,元符三年三月初四日改封为岐王。乾兴元年追赠中书令。宋太祖赵匡胤弟弟
陈文赞,南朝吴兴郡长城县人,南朝梁追赠侍中光禄大夫封义兴郡公,南朝陈陈追尊为景帝。南陈景帝
刘赞(470-478年),原名智随,字仲敷,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宋明帝刘彧第九子。泰始六年,封为武陵王,食邑五千户。后废帝元徽四年,出为南徐州刺史。升明元年,迁前将军、郢州刺史。二年,徙荆州刺史。薨,时年九岁。南朝宋武陵王
拓跋意烈(?~398年),字号不详,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孙子,辽西公拓跋力真之子。早年效力于拓跋窟咄,跟道武帝拓跋珪争夺代国统治权,事败沦落后国。道武帝攻破中山郡,参与平定中原,颇有战功,出任广平太守,赐爵辽西郡公。天兴元年(...
翁承赞(859~932)字文尧(一作文饶),晚年号狎鸥翁,莆阳兴福里竹啸庄(今北高镇竹庄村)人。翁氏为礼乐名家,东南茂族,其先京兆人也。曾祖何,官检校右散骑常侍;祖则,官大理司直;父巨隅,荣王府咨议参军,赠光禄少卿,累迁少府监,居兴福里,见其地“前有海水朝宗,后有竹林环荫”,遂名...[人物]
郑乾意(561-612年),字恭礼,郑州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渠州刺史郑大士之子。英姿逸韵,弘裕矜严,涉猎经史。北周时期,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右亲侍,出任崤县令。隋朝建立后,迁丰州司马,镇守五原郡,抵御突厥进攻。隋炀帝营建洛阳后,授轘辕府鹰扬郎将,拱卫东都安...
萧赞(502年或501年~531年),一作萧缵,本名萧综,字德文,小名缘觉,出生于建康县(今江苏省南京市)。南朝齐宗室大臣,东昏侯萧宝卷遗腹子,梁武帝萧衍养子(名义上的次子),母为吴景晖。永元三年(501年)十月,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得到怀孕的皇妃吴景晖。梁朝建立后,生下萧...
马光赞(920年-953年),字保图,马楚恭孝王马希萼长子。马楚恭孝王马希萼长子
倪赞清,组织和指挥了著名的廊坊大捷。发生在庚子年初夏的廊坊大捷,是中国近代史上撼人心魄的一次重大战役,是整个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件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大事。在这次战斗中,中国人民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震惊了世界。近百年来,“廊坊大捷”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一直鼓舞着廊坊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