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于西藏等藏传佛教各寺院中。鼓框用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外部箍以数圈宽窄不同的扁铁条,并用钉固定住。西藏萨迦寺的额阿,当地又称错阿钦布,鼓面直径135厘米、鼓身长(鼓框高)150.5厘米,鼓身两侧各置一对鼓环,鼓身涂深红色漆,箍鼓的五圈扁铁条漆为绿色,大鼓横...
在藏族的历史上他们主要是信仰藏传佛教,也就是佛教的一个分支。随着社会的发展,藏传佛教已经融入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去了,所以在藏族中你会发现一些具有宗教特色的文化符号。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藏族文化吧!
一年一度的为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成佛日子举办的法会--“燃灯节”,日前在阿坝县格尔登寺内举行。燃灯节,藏语音译“安劫”,意为“五供”,为每年藏历10月25日。燃灯节期间,寺庙举行大法会,僧人当天通宵念经,信教群众陆续到寺庙转经...
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在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也在居住。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汤。在西藏草原或高原地带,人烟稀少,家中少有客人进门。偶尔,有客来访,可招待的东西很少,加上酥油茶的独特...
2月9日是阳历的藏历新年,这将是藏族群众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时至今日,普通大众的生活与藏传佛教联系的非常紧密。换句话说,也是藏传佛教和藏族信教群众在寺院和民间开展的一项佛教护生活动。信教群众身穿盛装,手持哈达,沿着八廓街转经通道依次进入...
甘孜州德格印经院为藏族地区三大印经院之首,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印经院的经版选用红桦木为原料,经过火熏、粪池、水煮、烘晒、刨光等工序后方用于雕刻。再加上特殊的藏纸制作技艺所造出的纸张的作用,形成德格印经$#...
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是我国藏族人民通用的语言。到了七世纪前叶,吞米·桑布扎加以整理规范化,又经松赞干布大力提倡推行,才较普遍地使用开来。史载,吞米创制藏文后,藏族地区开始掀起学习藏文的热潮。1991年...
由于茶在藏族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藏族的茶文化丰富多彩、饶有特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园地中一枝奇葩。当时作为一种保健药物而受到赞普的喜爱。自元代起,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藏族饮茶之习由此获得了可靠...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藏族是其中光荣的一员。藏族,不管居住在祖国的何处,自古以来均自称为\"博\"。这一称呼表明,整个藏族在其经济、文化、语言、心理素质上稳定的统一性,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环青海湖居住的海东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书法家转向以书法抒发个人的情感意趣的轨道。中...
《藏地牛皮书》诉《中国徒步穿越》版式设计侵权一案,已于12月5日一审结束,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中国徒步穿越》并未对《藏地牛皮书》造成侵权,驳回原告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诉讼请求。法院认为,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图书出版者有权许可或禁止他人使用...
藏袍·传统传统藏族服饰在吐蕃时期早已出现。虽然形式繁复,有着地区差异,但其基本特征是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无论男女老少,贫穷富贵。配以简单的首饰,时尚的藏袍已成为民族服饰焕发新生的代表。藏刀上的彩石镶嵌宝石的手镯带有图腾纹饰的挂坠藏...
迥巴藏戏的表演、唱腔艺术,在藏族群众中享有特别高的名望。迥巴藏戏曾因历史的原因,中断演出20余年。1980年,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迥巴藏戏枯木逢春,获得了新生,建立了民改以来的第一个迥巴藏戏队。为培养新人,继承发扬古老的迥...
它表达了藏族人民的敬意与祝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已不仅仅是宗教界专用的供物,已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礼物。蓝色哈达在安多藏区多用于女子成人礼和系在出嫁女子的辫发之上。在藏族地区,献哈达是一种既普遍又崇高的礼节。献哈...
在西藏,藏历新年是众多节日中最隆重、最富有民俗气息的节日,藏语称为“洛萨”。在藏历新年前,选择扫除吉日较为重要。在切玛盒内装入糌粑和炒麦粒时是十分讲究的,不能装反了。在藏历新年期间,广大居民每年都会为自家屋顶更换五彩经幡,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