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壮族的祖先曾把凿齿当成成丁礼。至今广西龙州等地壮族男女青年,仍以镶牙为美。原来有一部分从事渔业的壮族先民常受到江海中鳄鱼的袭击,引起人们恐惧。1949年前后,一些壮族地区仍然有文身的习惯。其次是前胸再次为两臂及背部,最后是双膝以上至小腹。壮$#...
当地的壮族人也开始崇拜蛇,对蛇也是敬而远之,忌讳杀蛇和吃蛇。大明山便成了天然的巨型圣坟,成为了古时候壮族人心灵的信仰,认为人死了,灵魂也会飞回大明山。所以,大明山又被认为是祖宗的墓,变成了壮侗语民族神话信仰传说里的圣山。所以说大明山地区的壮族人才是...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饮食礼...
岩葬是壮族的一种丧葬方式。岩葬棺木多为圆木,剖开为二,然后挖空而成,也有用六块木板镶成长方体的。壮族岩葬的起止年代大约在东汉时期,直到民国年期还在部分壮族地区流行,大部分的壮族岩葬主要是明、清时期的。这是由壮族经济生活与宗教信仰所决定的。考...
壮族服饰的前世今生早在旧石器晚期,壮族服饰已经出现,考古学家在广西境内发现了一件粗制的古针。新石期中晚期后,壮族先民已经学会了纺织技术。隋唐时期,受汉族先进文化影响,壮族服饰不但出现了性别、职业、等级差异,而且更加注重装饰美。一是与壮族的自...
壮族实行一夫一妻的氏族外婚,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长期以来,盛行婚后“坐家”,女子婚后即回娘家。若是三、五年仍不孕,但弟妹已长大结婚,就得“落夫家”,反之则改嫁。个旧、蒙自、开远等市、县称“土佬”的壮族,“坐家”的习俗已有改变,婚后即落夫家。“侬人”拜堂时长辈要为新...
中国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传统纺织工艺品,具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用麻或锦的股纱作经线,不加拈或微拈的缕丝作交织,色彩绚丽,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
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正月打秋千进入农历正月,临夏山村的大树间,一架架秋千架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戏。她们忽而两人面对面站在横板上,飞行中由反方向者用力,一张一弛,配合得非常默契。不过,这种...
排歌为壮族诗歌的自由体,每诗只咏一事,有时长达300多行。其中以《嘹歌》的表现形式较为特别。壮族民歌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从内容和形式来看,主要有古歌、叙事长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童谣等。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欢、...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根据壮族的意愿,创制了统一的拼音文字。这个方案共设32个字母,其中有11个是非拉丁字母。方案经两年试用后,于1957年11月获国务院批准,正式在壮族地区推行使用。到1959年底,广西建立了52所壮文学校,参加壮文学习的群众达290多万人。1980年5...
节日风俗壮族的许多节日风俗与汉族相同或相近,但有的节日是特有的。此外,每逢农历的七月初七至七月十五之间,几乎所有的壮族都举行祭祖活动。居住风俗壮族人喜欢把村子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壮族称屋为\"干栏\"。这是当今壮族住房的主要形式。...
壮族文化是在壮族人民生产劳动中产生,所以壮族文化独具地方特色,以及民族风情。该舞在春节期间最为盛行,寄托了群众渴望来年丰收的希望。扁担舞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举行表演,场地是在村前的晒谷场上。它的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清脆高亢,气氛热烈欢快而具有感染力...
《壮族年夜歌》根植于黑衣壮人的真实糊口,平易近族特色浓烈,情调别致。光鲜的前瞻性《壮族年夜歌》在创作理念上,具有较深远的前瞻性。《壮族年夜歌》以别致怪异的视角,勾勒出壮人舞蹈的风度。《壮族年夜歌》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在艺术上...
绣球的传统文化内涵绣球是壮族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每逢春节、三月三、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壮族青年男女相邀会集村边、野外,分成男女两方对歌。姑娘若收下小伙子的礼物,即表示接受小伙子的追求。关于壮族以绣球传情、求偶的风俗,自宋代以来屡有记述。1958年广西壮$#...
黑衣壮是壮族40多个族群之一,主要聚居在广西那坡县,总人口约为5.13万。黑衣壮的服饰至今保留着传统,具有自身特点和深刻内涵: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及族群的标记。在黑衣壮,妇女喜欢用土法纺线、织布,用土法印染棉布,缝制衣物,并且将这种自制的服装视为最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