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南节
农历七月初七的节俗主要在晚上进行,因此俗称“七夕节”,又因节俗主题为女子乞巧,故又称“女儿节”、“少女节”。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即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从针穿过,就叫做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
正月十五元宵节俗谓“上元节”,是天宫大帝的诞辰祭日。正月忌头,腊月忌尾,以此禳解,求得家家全年顺和,人畜安康。圆庄结束时,还要举行封神仪式。此为古俗遗留,现在多数人家不再“点相属”。元宵与玩灯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古称“上元节”。是日,人们食应...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
梅花,是南京市花。探梅、赏梅是南京的民俗,自六朝至今不衰。而今,南京的珍珠泉、傅家边、古林公园等处均有梅观,尤以梅花山为最佳。每年的2月底至3月中旬,南京都要举办国际梅花节,参加梅花山主会场活动的通常达40万人次
清明除了祭祖、扫墓和踏青,品尝时令美味也是一大特色,特殊时节品味独特美食,感受传统节日的气息,更多的是对先辈的缅怀。寒食食品达数十种,大多寓意深刻。而老南京吃“寒具”,就是馓子。祭完之后,家人和应邀来的亲戚共享酒食,叫“吃清明”。
春节是我国人民十分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过年从正月初一开始。每年立春,都隆重举行迎春活动。小字辈依次给长辈磕头,表示祝福。这样持续到初四,其说法是“聚财”。从初一至十五日,至亲好友,邻里同事互相拜年。是日凌晨,家家清扫内外垃圾,倒在村外喜神莅临的方位,并燃烛鸣炮,谓...
八月十五日在秋季的正中,所以这一天叫做“中秋节”。一年中只有中秋的月亮具备上面这三个条件,所以,中秋这一天的月亮最明亮、最皎洁。中秋节和月亮的关系如此密切,人们看见圆月,就会想到一家人的团聚,于是,才有了阖家团圆的习俗,俗谓赏月为过“团圆节”。吃月饼,一是...
军坡节是海南不可多得的传统文化精华、文脉所在,2005年入选第一批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月17日,“2016年海南黎苗汉民族同庆军坡节”活动将在海口琼山区新大洲大道冯宝冼夫人纪念馆举行,预计全省各地近20家黎、苗、汉冼夫人纪念馆的装军队伍将...
端午节原本是一个夏季驱除瘟疫的节日。 上午挂“艾虎”画符 房门上挂“艾虎”,老南京们要在房门特别是新生儿的房门上挂“艾虎”。端午节把香荷包挂在孩子胸前,能辟邪驱瘴气。家家必吃苋菜,据说夏天可免腹疼。 看龙舟竞渡,最后一...
除夕晚,海南和潮汕地区,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舞狮,春节期间,舞狮也是人们庆祝的方式之一。南方狮舞一般在广东流行,所以又称为广东狮。广东狮是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有一人或二戴大头佛面具...
相比之下,元宵原来在北方更为盛行,而汤圆原先则盛行于南方。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万安县城各乡均於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经过漫长的积淀,逐渐形成了今天第一个个传统文化节日,同时由于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所以各民族当中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节日。毛南族也过端午节,但节日的意义与汉族不同,民间称为“药节”。毛南族成年男子都好喝酒,并有...
春秋二节,一趋低、一就高。可见隋朝人一般性地知道重阳节起于汉代,但没有说南方怎么过重阳节。大书法家王羲之也在重阳时大会宾朋、畅抒秋志。南北朝时,重阳节有皇家骑射的礼制。皇帝先射,臣属从后,这和登山一样是体育、游乐性活动。在魏晋时期,...
火把节当天的中午,人们一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第二年火把节上大火把上悬挂的升斗,自然就由这家“有福之人”备办。人们认为如此能消除虫害,保证谷物有好收成。
最后付合轩老人说,小石桥村的大锣鼓并不进行商业性演出,主要在春节、庙会或者重大活动中演出,以锻炼身体、自娱自乐为主。据工作人员介绍,石桥镇的大锣鼓有声音宏大、音韵浑厚、气势宏伟的特点,这一点从他们演奏的曲谱中就能看出来,经常演奏的一个曲牌叫《冲倒墙》,可见气势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