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攥住笔管,使笔管直立不动,全用腕力使手活动,笔管随着手的活动方向来回运转,这就是“腕运”。
严格意义上来讲,中国画用的“线”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线它在线的基础上更具有了东方书法“线韵”的意义,它不只是线应该是“线意识”。笔墨具象生形,抽象生韵,笔墨是中国画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笔用墨直接影响到画作的品位和格调,历代...
我也喜欢赏画藏画,尤其钟爱收藏简简单单的一笔画。一笔画也就是用娴熟的画技,在短时间内用连续不间断的一笔,画出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国画。如今,在我国台湾的许多公共场所,一笔画已成为奇特的装饰画,为装点市容和广告宣传增辉添色。我国“一笔画”的始祖...
执笔高低的“笔杆”位置,叫“笔位”。另外,笔头深浅的尺寸,也叫“笔位”。执笔过高,将会影响气脉的均匀,力不易灌注毫端,行笔不稳,也难以掌握笔的重心。按一般规律是,草三、行二、楷一。一般地说,运用时不能超过腰部。尤其是...
现代黄宾虹精于用笔,娴于施墨,晚年总结作画经验,提出“五笔七墨”之说。
潘天寿绘画上的用笔功力,多来自他的书法的功力。潘天寿曾说过,我国绘画用线的好坏与书法用线的好坏可说是完全一致的。黄宾虹先生曾赞许潘天寿笔力能扛鼎,但认为略少韵味,据吴茀之先生说,这可能是指潘先生少用淡墨渲染之故。潘先生甚至用焦墨也能达到“干裂秋风,润含春雨...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评点]书家精神的好坏,对其书法创作的效果关系极大。情绪不好,就是有最好的毛笔,字也不会写的好,只有胸怀潇散随意,精神集中,如果工具也好,写出的字就会佳妙。
指每作一点画虽微如黍米,皆须三折笔锋,始得完成。作书忌顺笔平拖,而点画经过三折,始能圆满浑成。
原先两种写法都有,现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规定,“笔画”是规范词形。因此,当我们说在纸张或其他物体上做出线条、符号、标记等时,应该用“画”。“划”虽然也有“画”的这个义项,但是,“画”是这一义项的“主条”,因此用“画”为妥。
《3、向下:双指钩下笔管下节随之下。4、向上左斜:直画须推笔管,下节向上左出作斜势落下;又顾左顾右势,笔管先斜面后落5、向右下斜:字之收笔,有用此势者,用意拱对字之中心,唯预想字形方能解此。6、向左下斜:撆至末锋卷处,笔管斜而向下。
《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善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蓬赭笔勾出大概。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石色勾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石面及松皮而已。”这种着色方法,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朝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所谓平,...
锋毫的近尖处有一段透明或发青的部分,这就是笔锋。一般认为,“偏锋”为书法之病。毛笔本身的弹性是由“锋”而决定的。当然,运笔一提即直,一按即倒,又如点画的顿挫,字与字的纵横交错,相连等,都是“锋”做起的作用。从书法的角度来说,用笔贵在用锋。全仗笔...
张彦远在此强调了用笔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立意须造型、造型须用笔,用笔便成了中国画基础的基础。在中国画中,线及其塑造的形体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线条自身的品格特征与作者之间的沟通。笔法的变化是以笔力的变化来体现的,大自然与人类生...
因为笔墨关系中包含着相对独立审美价值。在宋元时期,用笔用墨的方法研究达到了高峰,并形成了形式规范和审定标准。尤其在元代,画家们认为中国画的实质无非是笔墨技法形式。并强调笔与笔之间气韵的连续性。但是,笔墨的程式只是一种形态,它不是笔...
造型、构图、设色等所有围绕笔墨而生。因为笔墨是画面的的灵魂,所以中国书画对笔墨的要求格外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