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周易》的生命力恰恰源于象数。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两汉易学家认为,《易》之为书是以象为主的,辞由象生,无象外之辞。但是,由于两汉象数易学片面追求象和辞的一一对应,最后流入繁琐而深为后世所诟病,直接导致了魏晋时王弼的扫象之举。直至今天...
周易一书,更三圣人,深切著明。凡变通动静,有形有象,盈虚消息,时止时行。天相名卿,日探妙趣,往古来今无两心。褰帷暇,手韦编不置,聊以娱情。如今祝寿殷勤。请得以推评理致新。看九重有命,晋侯锡马,三公论道,鼎足承君。同厥震男,拔乎泰茹,玉笋班中联步什。贤奋建,...[诗词]
易与天地对齐,因此可以成为天地之道。古人认为《周易》包含了所有的“道”。一阴一阳被称为道,是《周易》的哲学核心。《周易》中有句话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个简单的道理贯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
《周易》已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识,并揭示出不少审美规律。所谓“大和”,就是阴阳对立面力量均衡无偏胜,矛盾双方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和”字之用是有其确切内涵的。据统计,《彖传》言“中”者共有45处,涉及到37卦。所谓“时中”就是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而执“中”,...
前引的周人以三人各占一易,从二人言,也充分说明易在古代社会的地位及重要程度。《易》为某一社会集团或个人所运用时,它必然地与运用它的团体的思维方式及其价值取向是同步统一的。大天之下,足堪睥睨万物,领导万物,非崇山莫属。连山之象,阴实于内,阳壮...
前引的周人以三人各占一易,从二人言,也充分说明易在古代社会的地位及重要程度。《易》为某一社会集团或个人所运用时,它必然地与运用它的团体的思维方式及其价值取向是同步统一的。大天之下,足堪睥睨万物,领导万物,非崇山莫属。连山之象,阴实于内,阳壮...
李先生承认刘歆、一行是古代有贡献的天文学家,并且都用《周易》的象数解释历法的基本数据。其实,古代天文学家的不少批评仍然是根据《周易》而做出的。何承天认为,制定历法应当以儒家经典《尚书》中的《虞书》以及《周易》为依据,应当“顺天以求合...
皋以自牧,谦而益光。进德修业,既有典常。晖光日新,照于四方。小人勿用,君子道长。[诗词]
鲁迅笔名“元艮”的创造与《周易》有一定的实质性的联系。艮又是注视,艮上艮下,即加强注意。鲁迅完全是从整体的角度考察读古书对社会及青年的危害,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艮”的“止”的意义体现在《彖》的内容上,如上所引。“元艮”这一笔名含蓄地表明,施蛰存式的言论大可以停止了...
千军易得[歇后语]
在《周易》中,超越于某一事物之外,或发展为事物的反面,亦属于典型的结果。尽管古史辨易学指出、纠正了经学解易的泛道德化倾向,但这些内容仍然是一个事实。他们通过不断地增进品德修养,使生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帛书本作“枹”,“枹”与“苞”同。1其右所从实为“畔”字。同学何有祖《读上博简《容成氏》偶得》疑“唇”读如唇齿之唇。后两篇文章均载《简帛研究》网站,可参看。
上博藏楚竹书《周易》总共有五十八支简,与今本《周易》相比较,可知其涉及三十四卦,与今本内容大体一致。《易经》原是卜筮之书,上博藏楚竹书《周易》正好反映了这一点。这样,一般每卦要抄两支简,而一卦字数若超过84字,即须抄写三支简,...
的确,“时”之观念,在《周易》经传的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变易”为《周易》一书丰富哲理意蕴之核心内容,而“变易”的根本及必要之条件,就是“时”。据统计,《易传》中出现“时”字共有57处。下面将《易传》中出现...
印法参同《印法参同》完成于万历甲寅(一六一四年),四十二卷,明徐上达撰。徐上达,字伯达,新都人,工篆刻,生平事迹失考。此书论印尤注重于技法,体察精微,阐述明白,授人以法,晓之以理,不乏精当的见地和辩证的论说,堪称晚明印学昌盛期一部有代表性的学术巨著。...[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