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外传
少年有文名,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老子注》、《老子指略》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周易略例》四部。其中《老子指略》、《周易略例》是王弼对《老子》、《周易》所做的总体性分析的文章。与何晏...[百科]
中国的“神道设教”思想产生于西周初期,后来成为儒家思想体系品德教育的策略和手段。墨子也有此设想。神道设教就是以鬼神之道立教,语出《周易》彖传语俗谓巫卜之事为“神道”,与《周易》所说之本义有别。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待宗教信仰的政策,借“天...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
三监之乱是西周初期商王畿地区(河南省安阳市附近)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武王灭商后,分商王畿为三部分,设三监治理。三监的具体人物:周公兄管叔、弟蔡叔、霍叔。所谓“监”,即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武庚在三监之列明显说不过去,所以管、蔡、霍为三监是正确的。三监地域,一...
东周公国为西周公国的兄弟国,是从周王室分裂出来的小国,公爵,一说君爵。东周公国其始封君为东周惠公。关于这位东周国开国君主的身份、东周国分裂的原因存在不同说法。一曰东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少子根,西周公的弟弟...
西周,中国历史上的古国名,战国时代的一个小国。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封其弟揭于王畿,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前367年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周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至周赧王时(...
厉王专利,指的是周厉王在位期间,为了改变朝廷的经济状况,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周厉王有位宠信之臣叫荣夷公。荣夷公为了满足周厉王的物质欲望,出了个收取“专利”税的主意。百姓无论是采药、...
二十日北周军攻克邺城。二十一日,高纬逃到济州,与家小会合后,授意高恒让位给驻守瀛州的任城王高湝,高纬自称无上皇,称高恒为守国天王。北朝无论石雕、石刻都成就斐然,就石刻线画而言,其流传佳作足以代表那一时代我国绘画中线描艺术的最高水平。“序”是全书的总纲,“杂说”则被...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虽然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
吕禄随即交出了印信,把兵权给了太尉周勃。全军都是左袒,周勃随即掌管北军,但还未控制南军。周勃命令刘章监守军门,命令曹窋告诉卫尉不要让吕产进入宫殿门。刘章追击吕产,杀之于郎中令官衙的厕所中。又随即捕杀了吕禄及诸吕氏。
公元576年(北周建德五年)十二月至六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决定北连突厥,南和陈朝,并乘陈攻占北齐淮南地之机,发起攻灭北齐的战争。此次战争历时3年,较大的战役有河阴之战、平阳之战和邺城之战。
在《三国演义》中演绎: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国人起义,是公元前842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这里的“国人”在此为西周、春秋时对居住于国都的人的通称。当时国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甚至对国君废立、贵族争端仲裁等有相当权利,同时有服役和纳军赋的义务...
北周武帝初信佛,后因迷信识语黑衣当王,心忌沙门,信道士张宾,拟灭佛教,集沙门道士名儒於文德殿,量述三教胜劣,以定废立。沙门道安撰二教论,谓“救形之教,教称为外,济神之教,教称为内”帝问群臣,无有排斥非议者,遂作罢。六年后,帝又集佛道二教论辩,法师炫与道士张宾对衡,...
杜洛周起义,发生在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北魏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西北)人杜洛周聚众反对北魏统治的起义。是年八月,北魏柔玄镇人杜洛周于上谷(今河北怀来)聚众起义,改年号真王。义军攻陷附近郡县。当时,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人高欢、尉景等都响应杜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