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衍义
大铙,中国古代铜制打击乐器,形体巨大。湖南曾出土一件商代晚期大铙,通高103.5厘米,重两百多公斤。到梯形,铙身为大兽面纹,体下置一柄。[百科]
苏门四学士是指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北宋后期,苏轼作为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享有盛誉。在苏轼的提携下,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逐渐为世人熟知。在苏轼的大力推荐下,这四人很快就名满天下,因都得到苏轼的提携,也就是相当于出自苏轼门下,所...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据米脂十八寨起义,号八大王。因身长面黄,人称黄虎。后为王,实自成一军,转战陕、晋、豫、鄂间。十六年,取武昌,称大西王,旋克长沙,宣布钱粮三年免征,湘赣农民群起响应。次年再取四川,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
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一支。明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李自成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
秦二世见起义军打到都城附近,十分惊慌,急忙派遣少府章邯率领几十万在骊山修墓的刑徒,迎击起义军。同时,又从边塞调军队30万人,与起义军对抗。周文农民军虽然英勇作战,但因孤军深入,缺乏作战经验,在遭到秦军突然袭击时,打了败仗,被迫退出函谷关,驻扎曹阳(河南灵宝东)...
庞勋起义,唐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至十年十月,桂州(治始安,今广西桂林)戍兵发动的反唐农民起义。唐咸通六年(865年),唐懿宗派兵征南诏,下令在徐、泗地区(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地区)募兵两千人,开赴邕州,其中分出八百人戍守桂林,约定三年期满后即调回原籍。徐泗观察...
淳化四年,王小波、李顺因不堪忍受官府的压榨和剥削,聚众起义。提出均贫富的口号,得到贫民的拥护,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增加至数万人。十二月,起义军在江原县与官军激战,王小波身受重伤战死,义军由其妻弟李顺领导继续斗争。由于起义军纪律严明,李...
多行不义必自毙是一句汉语诗词,读音为duōxíngbúyìbìzìbì,释义为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的一句成语。
葛荣起义是以葛荣为首的北魏河北农民的一次起义。葛荣初为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镇将,后投靠鲜于修礼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的起义军。孝昌二年(526年)杀叛将元洪业,接着领导起义部众,自称天子,国号齐,年号广安。后乘胜进军,占据河北数个州县,拥...
其中,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三人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观点,反对君主专制,他们提倡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讲求经世致用,被后人称为“明末三大儒”。三大思想家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
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同时起义的苏州王张士诚、南汉王陈友谅等反王不服,于是联合讨明。朱元璋御驾亲征,平定反叛,不料几次中奸计,先被围困牛膛峪,后又失利九江口,九死一生,困难重重,幸有胡大海、刘伯温等各路英豪忠心辅佐,才最终扫平反贼,统一了江南七省。然而,元...[百科]
义熙土断,指的是东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三月的土断,时任太尉的刘裕因桓温庚戌土断过时已久,逐渐失去作用,国内人民和实际户口很不一致,给国家兵役来源及租赋收入造成混乱,因而请求再次实行土断。刘裕实行义熙土断时,除徐、兖、青三州居住在晋陵(今江...
明末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变革之际,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满洲殖民统治及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他们的思想,在后来君主集权严重的清朝并没有多少发展,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
明清两朝,诗词歌赋文的成就远不及盛唐和两宋时期,但是章回体的小说却得到快速发展,四大名著则主要成书于这两个时期。因为小说的快速发展,衍生出许多著名的小说家。其中,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四人因他们在小说上的巨大成就,被后世合称为“明清四大小说...
大鼓,拼音dàgǔ。梵名dundubhi,乐器名。打击乐器的一种,又作太鼓。即在中空的木制圆筒上张皮,以供打击的乐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