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戏曲史
正月十五,我国俗称为元宵节。“元”是第一的意思,古称正月为元月。“宵”就是夜晚。元宵就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旧时这天前后,民间家家户户均张灯、送灯、玩灯,尤其十五日夜通宵灯火通明,故又称“灯节”。据史料记载,元宵节与道教有关,道教...[百科]
华元弭兵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春秋时期,终年战争不断,长江、黄河流域大小诸侯国几乎全部卷入战争,兵连祸结。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改元$##...
史前大洪水是指史前地球北半球突然被来历不明的洪水包围,近千米高的洪峰,以雷霆万钧之势,咆哮着冲向陆地,吞没了平原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高山在波涛中颤抖,陆地在巨变中呻吟……这是上古神话传说和早期宗教里的记载。有人认为它是人类传讹附会的记忆,也有人认为它是...
元缅战争是1277年至1287年间元朝皇帝忽必烈率军攻打缅甸蒲甘王朝而引发的战争。战争以元军胜利、蒲甘王朝沦为元朝附庸国而告终。1271年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继续以武力威胁试图使周边国家臣服。到1276年灭南宋后,国力大增。自1277年开始...
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属国高丽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这两次侵略在日本合称“元寇”或“蒙古袭来”,或依当时的日本年号称抵御元军第一次进攻的战事为“文永之役”,第二次为“弘安之役”。镰仓、室町时代呼称(蒙古袭来、异贼袭来、蒙...
元代的服装制度与汉唐相似。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
铁失与知枢密院事也先铁木儿、大司农失秃儿、前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前云南省平章政事完者、铁木迭儿子前治书御史锁南、铁失弟宣徽使锁南,典瑞院使脱火赤、枢密院副使阿散、佥书枢密院章台、卫士秃满及诸王按梯不花、孛罗、月鲁铁木儿、曲吕不花、兀鲁思不花等发动政变。趁英宗熟睡时...
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国号是大金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并于1125年灭辽朝...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quo...
元代先后有四座都城,故而宫城也有四座。1206年,由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不断扩张势力,很快统一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1235年,他的继承者窝阔台在草原深处着手建立帝国的都市建筑,这就是哈刺和林城。1251年,蒙哥汗在漠北即位,其弟忽必烈南下驻帐于滦河上游的金莲川地区,广征名士,建立了...
元越战争,或蒙越战争、元朝越南战争、蒙古越南战争、蒙古侵越战争、越南抗元战争,是指历史上元朝对越南陈朝的侵略战争。越南对抗蒙元的战争共有三次,分别发生在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以及1287年至1288年。在每次战争前后,双方均进行过...
灵州之战在我国历史上共发生了两次,分别为宋朝时期和唐朝时期。宋朝时期发生于公元996年5月;唐朝时期发生在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
七月半的“中元节”和“盂兰盆会”,是我国遗留下来的散播封建迷信的乙种旧风俗。过去从七月初一到十五,人们都要供奉历代祖先,“烧袱子”、“泼水饭”,大办酒席铺张浪费。有的还要演“目连戏"、“放河灯”、“烧灵”、“做斋”,续封建“家谱”。七月半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几千...[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