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引义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
关陇起义是北魏末年关陇地区(今陕西、甘肃一带)持续6年多的各族人民反抗北魏王朝统治的大起义。
当时正是政府刚刚颁行毁禁书院令的时候,季本的勇气令人钦佩。随后,江右王门健将罗洪先也至岳麓书院讲学。这些斗争使岳麓书院注重躬行实践的传统得以常存,同时也促进了阳明学派自身学风的改造。阳明派巨子纷纷到岳麓登坛讲学,使岳麓书院名声大噪,成为明代著名...
归义军是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至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的沙州地方政权武装,由唐朝名将张议潮建立,并推翻了当时吐蕃贵族对沙州长达六十年的统治。后因内乱,几经周折,最终被沙州回鹘所取代。
云南回民起义,1856年(清咸丰六年)6月至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5月,云南回族人民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坚持了18年的云南回民起义最终失败。
杜洛周起义,发生在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北魏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西北)人杜洛周聚众反对北魏统治的起义。是年八月,北魏柔玄镇人杜洛周于上谷(今河北怀来)聚众起义,改年号真王。义军攻陷附近郡县。当时,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人高欢、尉景等都响应杜洛周...
此书共250卷,是记载两宋之际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书名实际上反映了书的范围、主线和体例,也反映了徐梦莘“自成一家之书,以补史官之阙”的意图。我国宋以前没有“缎”字,宋元时还以“段”字作“缎”字用,南宋时缎织物已运用织金、闪色、彩条诸工艺。缎在宋代...
611年,震动全国、以翟让为首的瓦岗寨(今滑县瓦岗寨乡一带,有著名的瓦岗寨四十六友,农民大起义就这样暴发了。公元613年,韦城人翟让便带领一支起义军在此举兵兴事,号称瓦岗军。瓦岗军战果的不断扩大,内部也逐渐出现了分裂,不久,瓦岗军被王世充击溃,李密率残部投唐。轰轰烈烈的...
义熙土断,指的是东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3年)三月的土断,时任太尉的刘裕因桓温庚戌土断过时已久,逐渐失去作用,国内人民和实际户口很不一致,给国家兵役来源及租赋收入造成混乱,因而请求再次实行土断。刘裕实行义熙土断时,除徐、兖、青三州居住在晋陵(今江...
这次起义是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这次坚持斗争达十二年之久,转战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对东晋门阀士族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隋末农民起义是七世纪初推翻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
初唐四大书法家,也称初唐四大家,指的是唐朝初年的四位大文人——薛稷、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这四人均为书画名家,秉承先人的艺术精髓,融合进个人的特色,为唐初文坛注入了新鲜活力。初唐四大家的书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楷书的风格都是“清秀瘦劲”,其中...
淳化四年,王小波、李顺因不堪忍受官府的压榨和剥削,聚众起义。提出均贫富的口号,得到贫民的拥护,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增加至数万人。十二月,起义军在江原县与官军激战,王小波身受重伤战死,义军由其妻弟李顺领导继续斗争。由于起义军纪律严明,李顺又善于...
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一支。明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李自成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
唐末农民起义战争从公元859年的浙东裘甫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历时25年,起义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江浙、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省,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唐朝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