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
反清复明,是指在清朝统治期间,民间所采取的对抗清朝政权恢复明朝政权的行为。国语辞典记载所谓反清复明是指:“推翻清朝统治,恢复明朝王室。”后引申为:“推翻异族统治,拯救中华。”反清复明是明朝政权被李自成颠覆,清朝继而灭亡李自成,确立政...
明朝官制,即明朝官吏的选任制度,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官制分两部分,选官制度和任官制度。明朝官制分为中枢、地方、军事官制三部分。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亦罢宰相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
通关文牒为中国古代护照,它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拿的通行证,曾被称为符、节、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等,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从清末开始至今称为护照,我们现在称为出国护照。
清军随之入主中原,为抵抗清兵,明朝宗室后人先后在南方建立一系列政权,包括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明朝都城顺天府被起义军攻陷之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成立朝廷,拥护皇室后裔,仍旧沿用“大明”国号。事实上,南#$...
万历十一年,年仅25岁的努尔哈赤凭其先祖所遗13副盔甲,起兵征讨尼堪外兰,开始了他统一女真各部的征程。原先女真各部一直不和,图伦部的尼堪外兰,勾结明军,谋害了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努尔哈赤集合残部数百人,征讨尼堪外兰,一举攻克图伦城,获兵百...
元大都的陷落,标志着元朝统治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明太祖的最后胜利。为此,明太祖称帝后,在进行改革和建设的同时,秣马厉兵,南征北战,经过20年之久,于1388年最终实现统一大业。平定川蜀1371年正月,朱元璋下诏伐蜀,讨伐盘踞在川蜀的夏割据政权,命汤和、傅友德分率水、...
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至八月,在明统一战争中,明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的战争。
明朝水师又称大明水师,是曾经世界第一的中国海军,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两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师。
说明盛唐以后,汉文通行在龟兹,直至回鹘高昌统治龟兹时,汉文与回鹘文同时并用。
明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它一度有着繁荣的经济。16、17世纪间,明代曾是世界上手工业与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有明以汉晋唐宋为鉴,对前代宗室政策的内容有扬有弃,形成独自的特色。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明代宗室政策,奠定于洪武初年,完善于永乐年间,包括宗室政治权力、经济待遇和宗禁几方面内容。
对于这位在短短数年间仅靠战功就成为征西将军,与关张并列的武将,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中所占篇幅却是最少的。
朱元璋以应天为中心,四处征战,附近的元军据点被他依次攻占。朱元璋亲自率领20万大军援救。最后陈友谅战死,全军瓦解,朱元璋乘胜攻取武昌。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元朝虽调集各路兵马作困兽斗,但无奈大势已去,元顺帝携太子北逃上都。
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杨应龙公开作乱,明廷对杨应龙之乱举棋不定,未采取有力对策。因此应龙本人一面向明朝佯称出人出钱以抵罪赎罪,一面又引苗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搜戮居民。播州之役是明朝万历年间镇压杨应龙叛乱的一场战争,被视为...
甲骨文已有从一到十和百、千、万等13个记数单字,使用十位进制记数,出现四位数,较大的数字是3万。从书写的工具、书法的技巧看,甲骨文已达到成熟的地步。甲骨文也为古文字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学者可以根据甲骨文来纠正以小篆和金文为依据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