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俊臣
在军国重臣伯颜、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的策划下,在世祖去世后的第82天,终于召开了忽里勒台选汗大会,铁穆尔最终击败他的两位兄长而得以即位,他也成为蒙古入元以来第一个继位的皇帝。铁穆尔执政期间基本是属恪守成宪,除了平定西北地区,完成了忽必烈这一遗愿之外,没有太大作为。到了...
代宗朱祁钰身患重病,原立皇太子朱见济已死,皇位继承问题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忧虑,新立皇太子又无法取得一致意见。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等以四方边警为借口,命手下带兵入城加强防备。随即前往南宫迎接朱祈镇至奉天殿升帝座,徐有贞向等待上朝的大臣们宣告太上皇已复位。朱祁...
明仁宗时,朝廷决定重新规定取士名额,阁臣杨士奇奏请分南北取士。此规定尚未实行,仁宗即驾崩。宣宗登基后,诏颁天下,要求各省仍按此规定执行。任命刑部主事刘翀为翰林修撰,负责教习,选宫内年纪十岁上下的宦官就读其中,后来就读人数增至四五百人。于是,由翰林官四人教习已习以为...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再将儒家宣扬合为“五常”,这是“三纲五常”的来历。“三纲五常”历来被视为皇权专制主义的根基。国是家的扩大,忠亦是孝的延伸。这个“五常”,其实是高于皇权的。否则,其统治的合法性一样要受到怀疑和削弱。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和其它的...
清昭梿《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
魏国四聪(在古代,“聪”用来形容明哲之士)一般指魏国的夏侯玄、诸葛诞、邓飏、田畴。其中,夏侯玄是三国时期曹魏玄学家、文学家、官员,他博学多识,才华出众,尤其精通玄学,与何晏等人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是早期的玄学领袖;诸葛诞是三国时期魏国将领,于甘露二年(257)起兵,并得到东...
几千年以来,由于封建传统观念存在,“男女授受不亲”。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皇太后,更要遵守这些特殊的“规定”。但听政就免不了要与臣下交谈、听取宣奏,向大臣下旨等,而隔着窗、幔、屏或由伺女传递对话很不方便,所以便有了垂帘,史家称为“临朝称制”,民间则说成“垂帘...
宋梅尧臣《鸭脚子》诗:“魏帝昧远图,于吴求鬭鸭。”[百科]
秦朝未年,朝政不稳,战乱纷纷,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破坏。汉初君臣所面临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局面十分艰难。边境匈奴侵扰,异姓王的存在并威胁。刘邦采取的这一系列休养惩处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为汉朝初年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汉朝开国以来,与匈奴和亲退让,但匈奴还是常来侵犯边界。汉文帝急忙召见文臣武将,商议对付的办法。当初在军事部署停当后,汉文帝立即到京城附近的各个军营去慰劳将士。在这两个地方,汉文帝的车驾,毫无阻挡地一直驶入了军营。两个军营的将军和他们的下属军官,骑着马接驾和...
端明殿学士、判西京留守司御史台司马光上书,对王安石执政以来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抨击,指责王安石独断专行,排斥、打击异已,而任用一些奸诈小人。司马光还指出当前政策中有6点失误,尤其是青苗、免役二法危害最大,造成老百姓越来越穷。由于皇室及群臣的极力反...
高宗征求权臣长孙无忌意见,长孙无忌坚决反对。高宗遂以王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于十月下诏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册立武昭仪为皇后。皇泽寺皇泽寺原名乌奴寺,也称川主庙,相传为纪念李冰父子而建。相传农历正月二十三是武则天的生日,故每年这一天,乡人多来此庆贺,有“正月二十...
汉朝为了报复,也扣留匈奴派来的使者。但计谋被泄露,虞常被单于逮捕,交给卫律审问。在审问的过程中,卫律当场把虞常杀死,以此来威胁苏武。张胜害怕了,跪下投降,并承认了与虞常同谋。这么说无非是想把苏武长期监禁罢了。可是,匈奴人却骗汉朝大臣说苏武已死了。常惠告诉使...
这是一个有关于春秋晋国贤臣——介子推的故事公子重耳在62岁立为晋国国君之前曾在外出逃19年,在这19年当中有一帮文武豪杰不离不弃的辅佐,介子推就是其中的一位。重耳刚开始奔逃的那几年非常的惨,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逃到卫国,饥饿难当...
宣王中兴是指周宣王即位后,消除厉王暴虐政治的影响,缓和国内外不安定书面,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顿朝政,使王道已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一时的复兴,大大提高了王室的威信,遂使周势复振,诸侯又重新来朝。史称“宣王中兴”,不过,宣王中兴,为时并不长,到了宣王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