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历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书籍]
《三略》原称《黄石公三略》,是著名的古代汉族军事著作,属于道家兵书,与《六韬》齐名。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书籍]
本书相传六朝人撰写,作者姓名佚失,内容共分六卷,介绍秦汉时三辅的沿革治所,秦汉咸阳,长安城的宫殿、城池、苑圃建筑,以及社会风俗等,是研究秦汉历史的可贵资料。陈直校证。[书籍]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五三正考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案三正考二卷国朝吴鼐撰鼐字大年无锡人乾隆丙辰进士官工部主事春秋以周正纪时原无疑义至宋儒泥行夏之时一言遂是非蠭起明张以宁着春王正月考李濂着夏周正辨疑而经义始明鼐复取两家之説节其繁冗益以近儒所论补所未备驳胡氏蔡氏改月不改时及...[书籍]
三指禅清周学霆凡例八则一叔和《脉经》兵燹之余,无复睹其全本,五代迄今,千有余年,脉诀迭出,尽失《灵》、《素》、《难经》原文。是编取缓字为平脉,以定病脉,根柢《内经》以平人定病脉之谛。其余阴阳对待,恰好安置二十七脉。一奇一偶,配合天成。一《灵》、《素》、《难经》词旨深邃,非...[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八三华集目录总集类绿苔轩集六巻种菊庵集四巻锦树集八巻【臣】等谨案三华集十八巻明无锡钱子正及弟子义侄仲益合刻诗也子正绿苔轩集六巻前有王达善序子义种菊庵集四巻前有洪武八年自序仲益锦树集八巻前有魏骥序三集初各自为书正统中仲益族子公善等始合...[书籍]
古詩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獦飯古詩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夫蕩子行不歸空...[书籍]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书籍]
节增三字经弟子教终学文学文始启见闻一理者太极根两仪者阴阳分三才者天地人三正者子丑寅日月星是三光君父夫是三纲父母妻三族备知仁勇三德贵两仪中各分两太少挨生四象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业有常曰夷蛮曰戎狄此四夷附中国曰麟凤曰龟龙此四灵圣化...[书籍]
《三遂平妖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可谓神魔小说这一影响巨大的小说流派的先声。作者为罗贯中。小说讲述的中心事件,是宋代的王则起义,罗贯中根据历史事实的民间传说、以及市井流传的话本进行整理,编成《三遂平妖传》。到了万历年间,著名的通俗文学...[书籍]
三略直解卷上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尽心,赏碌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军谶》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人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书籍]
(旧题)黄石公●上略●中略●下略==============================================================================《三略》也叫《黄石公三略》,传说是汉初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所著,传授给张良的。《史记·留侯世家》有“张良尝闲步游下邳,有一老父……出一编书曰:‘读此书则为...[书籍]
《吴三桂演义》不题撰人又名《明清两周志演义》,主要描写吴三桂由宁远总镇到投降满人,逼死永历帝,后又反抗清朝,妄自称帝,最后终至败亡的这段史实。其中穿插了吴三桂与爱妾陈圆圆的离合。作者对吴三桂不拘于“成王败寇”之说,比较真实、生动地刻画了这一...[书籍]
三事忠告元张养浩提要序卷一卷二卷三卷四提要《三事忠告》四卷,元张养浩撰。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天历中,拜陕西行台中丞。卒谥文忠。事迹具《元史》本传。养浩为县令时,着《牧民忠告》二卷,凡十纲,七十二子目。为御史时,着...[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