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本書(二冊二六二面一五七、二○○字)分六卷,連橫撰。作者字武公,號雅堂、別號雅棠、又號劍花;臺南人。清光緒四年,生於臺南馬兵營。年十八,遽遭割臺之痛,始學詩以述家國淒涼之感。並以時蒐集臺灣民主國文告,預儲撰史材料。日...[书籍]
《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了解和研究北宋历史最基本的史籍之一。作者李焘是1143年开始《续资治通鉴长编》的搜集编撰工作的,历时四十年,于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完稿。《续资治通鉴长编》全书连正文总计一千零六...[书籍]
《北史》唐·李延寿撰《北史》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魏书》、《北齐书》、《周书》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记述从北魏登国元年(386)到隋义宁二年(618)...[书籍]
《二荷花史》共分四卷六十七则,写少年书生白莲与何映荷、裴丽荷两女子历经磨难而终成眷属的故事。作品颇有浪漫色彩,在何映荷、裴丽荷对爱情的忠贞而执著的追求上,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反封建礼教精神。[书籍]
本書(一冊七八面四六、八○○字)分三卷,與「閩海紀要」同為夏琳撰(見第一一種「閩海紀要」篇)。凡屬體裁、內容殆與「紀要」同,為紀述臺灣鄭氏之書;而且表裹一致,改以明朔紀年(並不另注清曆)。由於「易朔」,一反「紀要」,滿清人物,在職銜上改冠以「清」字;而對鄭氏,稱成功為「大...[书籍]
旧五代史原称五代史,或梁唐晋汉周书,共一百五十卷,修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九七三年)四月至七年闰十月,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张澹、李昉等同修。后欧阳修五代史记出,称为新五代史,薛史则称为旧五代史。原书已佚,现...[书籍]
壬山兼子:主子孙富贵,房房皆吉,六畜兴旺,人丁昌炽,广进田庄,子孙儿媳,忠孝贤良,名扬四海,永世无穷,高官进职。壬山兼亥:初代子孙富贵发如雷,二代子孙不出人伦立嗣过继,三代出软疯、跛足,又为贼首定遭凶,日后单丁过代子山兼壬:子孙初代发如雷,半吉半凶,二代不...[书籍]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予罢秩醴泉,特诣东洛,访金吾长史张公旭,请师笔法。长史于时在裴儆①宅憩止,己一年矣。众有师张公求笔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师事张公,竟不蒙传授,使知是道也。人或问笔法者,张公皆大笑,而对之便草书,或三纸,或五纸,皆乘兴而散,竟不...[书籍]
首起乙酉弘光元年閏六月「唐王即位於福州」,至乙巳永曆十九年「施琅率舟攻臺灣、遭風而還」告一段落;後自甲寅永曆二十八年吳、耿反清開始,稱「後紀略」,以訖於鄭氏決計降,寧靖王闔家殉國(下有缺文)。本書前一部分,較「輯要」、「紀要」為簡;後一部分(「後紀略」)鄭...[书籍]
此书获1991年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后汉纪》是记载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历史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三十卷,作者是东晋的袁宏。袁宏字彦伯,曾在安西将军谢尚属下做参议军事,后来升任大司马桓温府的记室,又曾做东阳太守。他很擅长写文章,著作有《竹林名...[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四宝刻丛编目录类二【金石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宝刻丛编二十卷宋陈思撰思临安人所着小字録前有结衔称成忠郎缉熈殿国史实録院秘书省搜访又有海棠谱自序题开庆元年则理宗时人也是书搜録古碑以元丰...[书籍]
《史记》汉·史马迁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书籍]
本書(一冊一○二面六一、二○○字)分上下兩卷,洪棄生撰。棄生原名攀桂、學名一枝,字月樵;原籍福建南安,自曾祖流寓臺灣鹿港,遂家焉。清光緒二十一年臺灣淪日,改名繻,字棄生。所著有「寄鶴齋詩集」、「古文集」、「駢文集」、「詩話」、「八州遊記」、「八州詩...[书籍]
本書(三冊三○二面一八一、二○○字)凡十卷,高拱乾纂輯;通稱「高志」。拱乾字九臨,陝西榆林人;廕生。清康熙三十一年,由泉州知府陞補分巡臺廈兵備道。三十四年俸滿,陞浙江按察使。清代臺灣自康熙二十三年設府,初未有「府志」...[书籍]
灯猜丛话莫等闲斋主人撰灯猜一道,本非文字正轨,然钩心斗角,具有巧思。隐语廋词,不无妙趣,是盖于诙谐中别树一帜者,此道固未可抹煞也。余于丁未、丙午间,旅居沪读之榕庐,酒阑灯炧,偶与良友潘训初君拈此排闷。同人以兹技大足解颐,花晨月夕,时或悬灯庐外,怂恿余与训初撰句,以供嗜痂者...[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