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四汉艺文志考证目录类一【经籍之属】提要【臣】等谨案汉艺文志考证十卷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康成注已着録汉书艺文志因刘歆七略而修凡句下之注不题姓氏者皆班固原文共标某某曰者则顔师古所集诸家之説然师古注班固全书艺文特其八志之一故仅略疏姓名...[书籍]
父志祖荣俱不仕。帝少孤,有姊出家为尼,出入徐温家,帝亦随姊往来。温妻李氏以其同姓怜其明慧,收为养子,居诸子之上,名曰“知诰”,累典郡符。温为丞相,封齐王,出镇金陵。留帝在都,执杨氏政事。帝沈机远略,莫知其际,折节谦下,中外所瞻。才及弱冠即秉大权。杨都浩繁之地,海内所闻,率...[书籍]
契丹國志二十七卷,題名宋葉隆禮撰,是迄今為止記載遼代二百一十八年史事比較早、比較有系統的一部史書,它比元代官修的遼史約早百年,又是官修遼史的重要參考書之一。契丹國志又稱契丹志或遼志,體裁不完備與遼史相同,卷首有一進書表,一初興本末,一世系圖,一九主...[书籍]
《华阳国志》是中国现存最早而又基本完整的一部地方志书,是由[东晋]著名史学家。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常璩编纂的。《华阳国志》成书于公元355年之前,记载了中国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之远古典籍、神话、传说、沿革、地理、风土及人物史...[书籍]
平生家无尤物,有书数百卷,尽付之他人。既之龙川,虽僧庐道室,公皆不许入。裒橐中之余五十千以易民居,大小十间,补苴弊漏,粗芘风雨。北垣有隙地可以毓蔬,有井可以灌,乃与子远荷鉏其间。既数月,韭、葱、葵、芥得雨坌出,可菹可芼,萧然无所复事矣。然此郡人物衰少,无可晤语者。...[书籍]
唐书志传金陵薛居士藏本;鳌峰熊钟谷编辑序《唐书演义》,书林熊子钟谷编集。书成以视余,逐首末阅之,似有紊乱《通鉴纲目》之非。人或曰:“若然,则是书不足以行世矣。”余又曰:“虽出其一臆之见,于坊间《三国志》、《水浒传》相仿,未必无可取。且词话中诗词檄书颇据文理,使俗人...[书籍]
氏族略一○氏族略一(臣)等谨按郑志氏族畧以二类叙得姓受氏之原附以四声缀以总论旁罗古今綦辨且博虽炫多闻而广附会在所不免然伊古姓氏巳备见于此矣恭惟我国家肇兴东土受姓自天帝统既尊皇支益衍谨志国姓于卷首以昭亿万年之鸿业至国初时攀龙附凤之众奔走后先或旧属编氓或举族内...[书籍]
〔明〕杨宏、谢纯:《漕运通志》卷一《漕渠表》,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七年(1528)杨宏刻本。"永乐初年河、海兼运,永乐十三年(1415)会通河开通后罢海运,南方漕粮主要由运河北上。永乐迁都北京后,"百官卫士仰需江南",〔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三十七《国用考·漕运上》,现代出版社198...[书籍]
钦定续通志凡例二十则一通志本仿史记之例而成书故有本纪有列传有谱以当表有略以当志其二十略叙事皆至唐而止纪传及谱则讫于隋自序谓唐书五代史皆本朝大臣所修微臣所不敢议也今续纂纪传应自唐始略则自五代至明史纪传则成于本朝我皇上以大公至正之心彰善瘅恶笔削维严具有全书垂训...[书籍]
此从旧唐书张荐传及新唐书志注)深州陆浑人,张荐之孙。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宣宗大中中前后在世。年十九,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典贡举,时称得士。位终尚书左丞。读著有建中西狩录十卷,宣室志十卷,(《新唐书志》及《四库总目提要》)传于世。张读出...[书籍]
《独异志》,唐李冗撰。原本10卷已散佚,传世明抄本与《稗海》本均为3卷。此书《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皆署作者为李冗,《崇文总目》作李元,《四库全书》作李冘,疑皆形近而讹。[书籍]
契丹国志宋叶隆礼撰经进契丹国志表臣隆礼上言:伏惟契丹立国,强盛逾二百年;秘苑修书,鉴诫垂亿千代。不量愚瞽,冒渎渊聪,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恭惟皇帝陛下天挺英奇,神资睿圣,纵观前史,纡览宏图。印五帝三王之心,有意建极;陋三国六朝之事,奚取乱华。然道判污隆[一],载存媺...[书籍]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近500篇,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作者蒲松龄一生科甲不利、生活清贫,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书籍]
读书附志宋赵希弁●卷上◎经类△《石经周易》右《周易》十卷。经注六万六千八百四十四字。将仕郎守国子助教臣杨钧、朝议郎守国子《毛诗》博士柱国臣孙逢吉书。△《石经尚书》右《尚书》十三卷。经注并序八万一千九百四十四字。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臣周德贞书,镌王册官陈德超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