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补例清·周学海公元1644-1911年《伤寒补例》,伤寒著作。二卷。清·周学海撰。刊于1905年。周氏于本书自序中指出:“伤寒见证,不止仲景原文,仲景之外,尚有伤寒证治。”据此作者将《伤寒论》中“伤寒例”所申明的“即病为伤寒,...[书籍]
伤寒著作。二卷。清·周学海撰。刊于1905年。周氏于本书自序中指出:“伤寒见证,不止仲景原文,仲景之外,尚有伤寒证治。”据此作者将《伤寒论》中“伤寒例”所申明的“即病为伤寒,伏气变为温热”的理论,加以阐发,并对伤寒、温病、疟、痢...[书籍]
伤寒直格金·刘完素撰公元1127年—1279年《伤寒直格》,伤寒著作。①旧题金·刘完素撰,葛雍编。又名《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三卷(原为六卷,或称六集)。全书仅17009字,从热病证治角度发挥伤寒蕴义。上卷叙干支配脏腑、病因、运气主病、脉诊等统论内容;中...[书籍]
伤寒补例清周学海叙伤寒。病因也。非病证也。以因为名。求本也。伤寒见证。变化无端。非仲景六经主证。所能赅括。后人拘执。凡不在仲景文内者。概不敢求之伤寒。间有窥见一隙。又不敢显违众论。但曲为之说曰。是伤寒杂证也。夫伤寒之证自杂安得复有伤...[书籍]
伤寒附翼清·柯琴公元1644-1911年《伤寒附翼》,伤寒著作。二卷。清·柯琴撰。本书专论《伤寒论》方,解释方义及使用法颇精,是结合病因、病理及脉证加以阐述的。可供研究《伤寒论》方剂的参考。现存康熙等多种清刻本、1931年千顷堂石印本及《伤寒来苏...[书籍]
书中认为认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中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也。”,主张《伤寒论》的六经学说,为百病立法,而也包括了杂病在内。上卷七篇,概括地阐明了六经经界、治法和合并病等,使读者易于领会六经全面地应用意义;列论伤寒大...[书籍]
伤寒审证表序有熊氏作而医学肇兴含生育物疵疠不作周秦而降和华仓扁之雄各传其术以奏神奇汉张机氏审经脉和药石集经方之大成举世尊为医中至圣懿哉伤寒论一书亘万古莫能忒矣顾以年代贸迁章次陵杂潜心搜讨多所难通唐孙真人后迄无解者国朝医学昌明得昌邑黄元御氏以天挺才智着伤寒悬...[书籍]
伤寒缵论清张璐叙尝读周礼疾医掌万民之疾以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色五气五声视其生死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五脏之动而识医之职隶诸天官故其学于是乎专后世国无专职家无专学岐伯巫彭之教久失其真其书虽传皆为后人附托惟汉张仲景伤寒论一书为千百年不祧之祖特其章句篇帙不无散紊自王氏成氏相...[书籍]
伤寒括要明·李中梓公元1368-1644年《伤寒括要》,伤寒著作。二卷。明·李中梓撰,刊于1649年。李氏曾撰《伤寒授珠》十卷(后毁于兵火),自嫌其烦,“遂以授珠(指《伤寒授珠》)删繁去复,简邃选玄,仅得十之二。……颜曰‘括要’,谓括义详而征词简也”(见...[书籍]
伤寒法祖宋·任越庵公元960-1279年《伤寒法祖》,伤寒著作。2卷,清·任越庵编撰。刊于1822年。此书系将柯韵伯所撰《伤寒论翼》予以删订而成。其中对伤寒的分经、立论悉遵柯氏原著。注释则又融汇了前人的合理观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书籍]
《伤寒寻源》分上中下三集,上集为伤寒正名,首辨风、寒、湿、温、热之源流,详论六经辨证诸法:中集辨识发热、恶寒、恶风、潮热、寒热;烦躁诸证,并将其疑似之处予以鉴别;下集汇集桂枝汤、桂枝加桂汤、葛根黄连黄芩汤、麻黄汤、小青龙汤等113方,阐述仲景治...[书籍]
伤寒附翼清柯琴卷上太阳方总论太阳主表,故立方以发表为主,而发表中更兼治里,故种种不同。麻黄汤于发表中降气,桂枝汤于发表中滋阴,葛根汤于发表中生津,大青龙汤与麻杏甘膏汤、麻翘赤豆汤,于发表中清火,小青龙汤与五苓散,于发表中利水,清火中复有轻重,利水中各有浅深也。若白虎之清火...[书籍]
伤寒括要明李中梓自序伤寒证治。自古难之。始于仲景。后贤纂述。无虑百家。而在人耳目间者。十有余种。不患。畴能千支万派。汇归一源。而有张长沙。若合符节耶。自非丹铅几偏。而髓竭心枯者。未易语也。余发始燥。便读仲景书。今且雪盈巅矣。上下南阳易水间。纸败墨渝。始成授珠十帙。...[书籍]
伤寒大白清·高世栻公元1644-1911年《伤寒大白》,伤寒著作。四卷。清·秦之桢撰。刊于1714年。秦氏以《伤寒论》中之疑难得此书可以尽白,故以“大白”为书名。作者指出治疗伤寒热病当分表邪、里邪、兼有表里邪三种情况,确有见地。书中以长沙地区作为南北的界...[书籍]
《伤寒指掌》成书于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共4卷,卷一辨类伤寒及三阳经,卷二述三阴经及瘥后诸病,卷三论伤寒变症,卷四列伤寒类症[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