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佚
千金食治唐孙思邈序昔神农遍尝百药,以辨五苦六辛之味,逮伊芳尹而汤液之剂备。黄帝欲创九针,以治三阴三阳之疾,得岐伯而砭艾之法精。虽大圣人有意于拯民之瘼,必待贤明博通之臣,或为之先,或为之后,然后圣人之所为,得行于永久也。医家之务,经是二圣二贤而能事毕矣。后之留意于方术者,苟...[书籍]
夫医之书多矣,自神农尝百草疗病,而后歧伯之刀圭,伊芳尹之汤液,暨乎汉唐,历宋元明,以迄于今,医书增至千百余种。神明变通,悉可随机而应。第卷帙繁多,学人限于知识,如何口诵心维,此医书之所以难得佳本也。青浦何书田先生,本儒者,精于轩歧,手着《医学妙谛》一书,分门别款,计七十六...[书籍]
序梁劉彥和文心雕龍乙書,自隋書經籍志初見著錄後,原本久佚,唐寫本殘,元至正本僅見於何焯?語、及孫貽讓禮札迻中所引黃丕烈校本。明以後,有弘治嘉靖萬曆諸刻,傳本始盛於世。至於何義門所謂據宋本校勘者,乃誤於明錢功甫之一言,未足信也。蓋錢氏自稱所得阮華山宋刊,實為晚出,有依託之嫌,...[书籍]
七年,诏除临安府少尹,擢吏部侍郎。致仕后,在四川嘉定府符文乡度过了他的晚年。卒于南宋淳熙年间。晁公武是宋代著名的目录学家,他自幼耽书嗜学,虽家藏书大多毁于兵火,但仍“心志不衰”。他为南阳井度属官期间,曾帮助井度编书、刻书,结下了深厚友谊。井度罢官后,将藏书五十箧赠予晁氏。...[书籍]
鹿门子唐皮日休隐书凡六十篇醉士隐于鹿门不醉则游不游则息息于道思其所未至息于文惭其所未周故复草隐害焉呜呼古圣王能旌夫山谷民之善者意在斯乎或曰仲尼修春秋纪灾异近乎怪言虎贲之勇近乎力行衰国之政近乎乱立洞祭之礼近乎神将圣人之道多岐而难通也奚有不语之义也曰夫山鸣鬼哭天裂地折怪甚也圣人谓一君...[书籍]
其法皆出伊芳尹《汤液》,如《易》之于数,《春秋》之于法,盖万世不可易者。其论气脉形声,以测人之脏腑经络之微,亦不过曰∶如是为阳,如是为阴,如是为寒,如是为热,如是为有余,如是为不足,以决人之死生之变于朕兆之前,使夫学人可以按而知之,苟能详辨而勿失,则思过半矣![书籍]
原要论清·袁氏(佚名)公元1828年麻疹专著。《原要论》(1卷),清袁氏(佚名)撰于道光八年(1828年)。本书主论?症(即麻疹)诊治及合并症。详于论症辨状,对症用药。卷末附有虞氏麻疹治法。《麻疹备要方论》(1卷),清吴砚丞(亦鼎)编。书成于咸丰三年(1853年)。此书简要论述麻疹病源、疹脉、...[书籍]
《竹书纪年》的原简早已散佚,晋代学者荀勖、和峤、束晳等人所作的释文,也逐渐失传。现存的《竹书纪年》是后人重编的,不是已失传的《竹书纪年》的本来面目。但在南北朝至北宋的一些古书的注释,以及某些类书中,还引用了较多的原本《竹书纪年》的佚文。清代学者朱右曾曾将部分佚...[书籍]
作者鉴于当时所见<伤寒论>已有残缺,遂取<千金方>、<类证活人书>以及庞安时、常器之等诸家学说予以辑佚补充,并参合个人见解作为羽翼。其独到见解往往超于各家之上。故题名“补亡”。本书的编次与一般《伤寒论》传本不同,且内容也有所扩充。在辑佚工作方面,有其一...[书籍]
此编辑于会稽徐彦纯吴陵刘宗浓续有增益皆明于医者凡五十卷门分类集于论病因证治条理粲然既详备矣夫医家神农轩岐伊芳尹及秦越人张仲景之书万世所宗不可易也历晋唐宋代有明者近代张元素起北方盖得神授深造间奥再传李明之二传王好古南方朱彦修得私淑马遂为医家之正派彦纯宗浓又私淑彦修者也论者谓...[书籍]
狄公出任昌平今尹,一日六里墩客店店主孔万德伸冤,有湖州客商死在店中,地保胡德不分青红皂白要将孔万德问罪。狄公带人查验尸体,发现胡德有嫌疑,将其收押。次日狄公扮作江湖郎中微服私访,路过皇华镇为一位妇人瞧病,发现她儿子毕顺死得蹊跷,儿媳周氏行为怪异,孙女被药哑。狄公再要深究,...[书籍]
卷二十一崔庆之乱卷二十二陈氏倾齐晋卷二十三曲沃并晋卷二十四晋灭虞虢【骊姬之乱惠懐之立】卷二十五晋文公之伯【襄公继伯附】卷二十六晋楚争伯【灵公至厉公楚庄王图伯附】卷二十七晋景楚共争伯【厉公鄢陵之战附】卷二十八秦晋交兵卷二十九晋悼公复伯卷三十晋楚弭兵卷三十一晋卿族废兴卷三十二晋并戎狄...[书籍]
旧有房玄龄注,晁公武以为尹知章所托,然考《唐书·艺文志》,玄龄注《管子》不著录,而所载有尹知章注《管子》三十卷。则知章本未托名,殆後人以知章人微,玄龄名重,改题之以炫俗耳。案《旧唐书》,知章,绛州翼城人。神龙初,官太常博士。睿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转国子博士。有《...[书籍]
《幽明录》大约在宋代已亡佚,后人只能从《世说新语》的刘孝标注和一些类书中辑集它的佚文。鲁迅在本心说初从大量文献辑得本书佚文,收入《古小说钩沉》,堪称该备。今即以此本为底本,作分段标点。底本有误者,则据其它版本、有关类书或正史予以校正,不出校记。[书籍]
简称《别录》,辑者佚名(一作陶氏)。约成书于汉末。是秦汉医家在《神农本草经》一书药物的药性功用主治等内容有所补充之外,又补记365种新药物,分别记述其性味、有毒无毒、功效主治、七情忌宜、产地等。由于本书系历代医家陆续汇集,故称为《名医别录》。原书早佚。梁·陶弘景撰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