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书籍]
兽胎不贕,鸟卵不毈,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妇人不孀,虹蜺不出,贼星不行,含德之所致也。夫太上之道,生万物而不有,成化像而弗宰,跂行喙息,蠉飞蝡动,待而后生,莫之知德,待之后死,莫之能怨。得以利者不能誉,用而败者不能非,收聚畜积而不加富,布施...[书籍]
《孟子私淑錄》是錢穆先生在抗戰時得到的,原為照曠閣鈔本,未刊行,大家都不知道戴東原有這一本著作。故都失陷,錢先生以原書"估索價昂,遂錄副藏行篋中"入湘、轉滇而後入蜀,最後是在1942年三月交由四川省立圖書館編輯《圖書集刊》的創刊號印出。錢先生的弟子余英時教授把戴...[书籍]
序《孔子集语》者,阳湖孙观察星衍字伯渊所撰也。孔子修百王之道以诏来者,六经而外,传记百家所载微言大义,足以羽仪经业、导扬儒风者,往往而有。其纂辑成书者,梁武帝《孔子正言》二十卷、王勃《次论语》十卷,皆不存见。存杨简《先圣大训》十卷、薛据《孔子集语》...[书籍]
《孟子集注》为儒家的第二圣人--孟子,确立了地位。主张“民重君轻”的孟子被正式确立了亚圣的地位,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开明专制的时期。《孟子》共七篇,是孟轲及其弟子所著以“仁政”、“王道”为中心的儒学思想体系的集中表达。朱熹所作的《孟...[书籍]
《管子》二十四卷,旧本题管仲撰。刘恕《通鉴外纪》引傅子曰管仲之书,过半便是後之好者所加,乃说管仲死後事,轻重篇尤复鄙俗。叶适《水心集》亦曰,《管子》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以其言毛嫱、西施、吴王好剑推之,当是春秋末年。今考其文,大抵後人附会多於仲之本书。...[书籍]
《管子》是战国时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传说是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现在版本的《管子》是在西汉时由刘向编定的,原有八十六篇,现只有七十六篇,内容分为八类:《经言》九篇,《外言》八篇,《内言》七篇,《短语》十...[书籍]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书籍]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是中国古代精神自由史上的第一名著,在中国古典文学、哲学、艺术思想史上均具有不可动摇的“绝对经典”地位。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一傅子目録儒家类正心仁论义信通志举贤重爵禄礼乐贵教检商贾校工戒言假言问政治体授职官人曲制信直矫违问刑安民法刑平役赋镜总叙附録四十八条臣等谨案傅子晋司校尉鹑觚子北地傅撰晋书本传称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书籍]
韓昭侯謂申子曰:「法度甚不易行也。」申子曰:「法者,見功而與貴,因能而受官。今君設法度而聽左右之請,此所以難行也。」昭侯曰:「吾自今以來知行法矣。」申子曰:「上明,見人備之;其不明,見人惑之。其知,見人飾之;其不知,見人匿之。其無欲,見人伺之;其有欲,見人...[书籍]
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书籍]
荀子曾经对邓析作出批评,《荀子?非十二子》谓其:“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玩绮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惠施、邓析也。”《汉书艺文志》将邓析列入名家。目前流传的《邓析子》...[书籍]
《申子》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的所著。申不害(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7年),郑国京(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县东南)人,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他原来信奉...[书籍]
商子秦商鞅提要卷一更法第一垦令第二农战第三去强第四卷二说民第五算地第六开塞第七卷三壹言第八错法第九战法第十立本第十一兵守第十二靳令第十三修权第十四卷四徕民第十五刑约第十六亡佚赏刑第十七画策第十八卷五境内第十九弱民第二十御盗第二十一亡佚外内第二十二君臣第二十三禁使第二十四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