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
本书近似医学随笔的体裁,广泛论述医学各方面问题,卷1为脉说、脏腑、本草及灸法;卷2~5介绍内科杂病及治疗方药;卷6为养生及炼丹;卷7~10论述五官科、外科、儿科、妇科疾病及治疗方药。各种疾病多附以验案,对本草性味、采集、配伍、剂型的论述也很精辟。治疗方...[书籍]
《经验奇方》是一部内、外、妇、儿科的综合性专著,由清代甘肃著名的道医刘一明所著。在每一疾病门类之后,首先以概述的形式介绍该病的主要特点及病因病机,其次论述治疗该病的主要方药。这种病症与方药相结合的论述方法具有条理分明、纲举目张的特点。如咳嗽...[书籍]
该书以宋金元三朝御药院所制成方为基础,进行校勘,修改其错误,补充其遗漏,于至元四年(1267)刻板成书。全书共11卷,收方1000余首,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养生、美容等多方面内容。至元二十二年(1285),许国祯奉元世祖之命,召集各地医家,与翰林承旨撒里蛮共同...[书籍]
全书共收四十六种病症,以内科疾患为主,旁及妇科、五官科等。每病论有论有方,其论多萃取《内经》、仲景及金元诸家之要,故名《方症会要》。[书籍]
伤科方书清江考卿断死证秘诀金伤身损眼皮青。定主身亡难救命。若是气喘与咆噎。且在一七内中亡。人中昼满唇又青。三日须知命必倾。神仙留下真秘诀。不说凡人不知音。秘受不治法凡矢柱骨折。不治。凡两目损伤。不治。凡口开气出不收。不治。凡口如鱼口。不治。凡伤食喉。不治。凡打破头鼻流黄白...[书籍]
凌临灵方清凌晓五序吾友沈君仲圭博雅士也,精究岐黄,富有颖悟。复从武林名医王香岩先生游,尽得其传,造诣乃益深。先生为我湖已故名医凌公晓五之高足,凌公固儒而医者也。当时求诊之繁,及门之盛,首屈一指。而尤能博济贫病始终罔懈,是以乡中故老至今犹称道之,活人术深,济世心浓,...[书籍]
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书籍]
经验奇方清刘一明序古今方书伙矣。或文理深奥。或议论纷纭。合览诸编。则备增其美。分观一集。只各尽所长。知医者察脉辨症。固应广为搜罗。不知者卷帙浩繁。奚暇寻其条理。求其至简至约平易近陈子叨教益。其平时乐善不倦。胞与为怀。公余时兼参医理。考究精微。一日以所着经验...[书籍]
古方汇精清·爱虚老人公元1644-1911年方书名、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1804年。汇集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内症、外科、疗毒、喉d、1f臼、跌订损伤、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m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书籍]
《医方集解》(公元1682年)清.汪昂(讱庵)著。二十一卷。本书把方剂分为21门,收正方常用方320余,附方更多,注释扼要。补养之剂发表之剂涌吐之剂攻里之剂表里之剂和解之剂理气之剂理血之剂祛风之剂祛寒之剂清暑之剂利湿之剂润燥之剂泻火之剂除痰之剂消导之...[书籍]
汉医方书类著作。本书为清代医家汪昂所著,共三卷。书中搜集切合实用方剂800余首,分列21门。每方论述包括适应症、药物组成、方义、服法及加减等。该书内容丰富,释义说明、流传甚广,是一部非常有影响的方剂专著。[书籍]
按病证分为中风、伤寒、瘟疫、中暑、内伤、伤食等112门,按方剂性质分为通治、膏方、杂方3门,合计115门。搜集了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的大量的丸、散、膏、丹、汤方,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方剂诸门后,附载有部分医学伦理及养生内容。适合于中医科教研...[书籍]
本书原是道教徒抄录的若干种方书的汇编,现有《四库全书》本和《道藏》本二种。《四库》本系自《永乐大典》辑出和辑佚本,共六卷。内容有发背、疔疮、眼科、痔证、杂疮和杂证(包括内、妇、儿科)的一些治疗方剂。《道藏》本共十一卷,卷一-五为妇产科药方;卷六-七为《仙授理...[书籍]
灵药秘方》为蒲东方士师成子于康熙初年所作,书中记载道家治病所用丸散丹剂方药的适应病症,制药,用药方法·道家治病所用丸散丹剂经过长期临床检验,有其科学性和特异性,道家多珍秘而不外传,故此是中医。[书籍]
作者广泛收集历代有效成方,对治疗原则、组方理论、实际运用等与方剂相关的问题几乎都有所论及。[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