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眼
《尚书大传》(辑本)松惕县教谕孙之騄辑提要臣等谨案尚书大传三卷补遗一卷国朝孙之騄辑之騄字晴川钱塘人按汉书艺文志伏生所传经二十九卷传四十一篇隋志作尚书大传三卷郑康成序谓章句之外别撰大义刘子政校书得而上之其篇次与艺文志合旧唐书志云伏胜注大传三卷...[书籍]
(明)李東陽等纂《大明會典》簡介明代官修的記載典章制度的史書。又名《明會典》。始纂於弘治十年(1497)三月﹐經正德時參校後刊行。共一百八十卷。嘉靖時經兩次增補﹐萬曆時又加修訂﹐撰成重修本二百二十八卷。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仿《唐六典》敕修《諸司職掌》。分吏﹑戶﹑禮﹑...[书籍]
大学辨业(清)李塨撰大学辨业序塨自幼从先孝悫受学以躬行为主迄弱冠往谒颜习斋先生学六艺之学先生言大学格物为近道始功先儒解未确格如史记殷本纪手格之格身亲其事也已而出阅当世讲学诸儒则宗晦庵阳明者论格物各坚壁垒贤达如汤潜庵张武承龂龂弗相下其它遂构讼甚至操戈矛不解私...[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六孝经大义序孝经类孔门之学惟曽氏得其宗曽氏之书有二曰大学曰孝经经传章句颇亦相似学以大学为本行以孝经为先自天子至庶人一也尧典一篇大学孝经之准也自克明峻徳以至亲睦九族极而百姓之昭明万邦之于变大学之序也孝之为道葢已具于亲睦九族之中...[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八大学证文四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大学证文四巻国朝毛竒龄撰是书备述诸家大学改本之异同首列注疏本大学之真古本也次列汉始平石经本有録无书以原本不传且考騐旧文知即今注疏之本故不复列次为魏正始石经本即丰坊所依托者仍列于前从其所伪之时代也次为明...[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大学发微宋黎立武撰圣贤身系道统莫不有书以明授受之防大学其曽子之书乎曽子传道在一贯悟道在忠恕造道在易之艮曽子尝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此艮象也学大学者其以是求之大学之道其要有三曰明明德曰新民曰止至善申之以知止又申之以于止知其所止者所谓致其知知之至...[书籍]
《五行大义》(隋)萧吉五行大义序上仪同三司城阳郡开国公萧吉撰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人有五常以表德。万有森罗。以五为度。...[书籍]
《大唐新语》,又名《唐新语》、《大唐世说新语》、《唐世说新语》、《世说》、《大唐新话》等,是一部汉族笔记小说集。撰者唐代刘肃,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此书有元和丁亥(807)自序,署衔“登仕郎前守江州浔阳县主簿”。《新唐书艺文志》说他是“元和中江都主簿”。[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大学本防宋黎立武撰大学一书学者皆以先儒更定错简为据本防之述则因本文次序讲寻厥防将以备考订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扵至善【亲作新】大学者大成之学也学记云知类强立谓之大成是以化民易俗此大学之道也道亦大矣学...[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八大学疏义四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大学疏义一卷元金履祥撰履祥字吉父兰谿人少师事同郡王栢后又从何基防故儒者谓其能得朱子之遗绪称为仁山先生仁山者履祥所居地也其事迹具元史儒林传初朱子既定大学章句复作或问以推明其义而改易次序补缀传文皆出先儒旧説之外学...[书籍]
大唐新语,唐刘肃撰。新唐书艺文志称刘肃为“元和中江都主簿”。而本书今本有元和丁亥公元八○七年)作者自序,结衔题“登仕郎前守江州潯阳县主簿”。全唐文卷六九五一云“肃元和中历江都县、潯阳县主簿”,大约是兼此二者而言。他无可考。本书记载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书籍]
伤寒大白清·高世栻公元1644-1911年《伤寒大白》,伤寒著作。四卷。清·秦之桢撰。刊于1714年。秦氏以《伤寒论》中之疑难得此书可以尽白,故以“大白”为书名。作者指出治疗伤寒热病当分表邪、里邪、兼有表里邪三种情况,确有见地。书中以长沙地区作为南北的界线,认为麻、桂北...[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六大统厯志天文算法类二【推歩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大统厯志八卷国朝梅文鼎撰初元郭守敬作授时厯其法较古为宻明初所颁大统厯即用其旧法嵗久渐差知厯者恒有异议至崇祯间徐光启推衍西法分局测騐疎舛益明钦天监正戈丰年无以复争乃诿其过于守敬孙承泽作春明梦余...[书籍]
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衣冠文物之时少,干戈征战之时多。看破治乱两途,不出阴阳一理。中国也,君子也,天理也,皆是阳类;夷狄也,小人也,人欲也,皆是阴类。阳明用事的时节,中国奠安,君子在位,在天便有甘露庆云之瑞,在地便有醴泉芝草之祥,天下百姓,享太平之治;阴浊用...[书籍]
《大清三杰》以大清曾左彭三氏之奇闻秘史为经,复以道咸同光四朝之循环治乱为纬;他书已载者,不厌加详,他书未载者,叙述尤[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