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白话短篇笔记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始刊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事实,或来自史传和唐、宋故事。除少数宋元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冯氏拟作。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十习学记言总目杂家类一【杂学之属】卷一易【干至蛊】卷二易【临至升】卷三易【困至总论】卷四易【上系下系】卷五书卷六诗卷七二礼【周礼仪礼】卷八礼记卷九春秋卷十左传【杜预序隠至襄】卷十一左传【襄至哀】卷十二国语卷十三论语卷十四孟子卷十五老子卷十六子华子卷十七家语...[书籍]
若通俗演义.不知何昉?按南宋供奉局,有说话人,如今说书之流。其文必通俗。其作者莫可专。泥马倦勒,以太上享天下之养,仁寿清暇,喜阅话本,命内珰日进一帙,当意,则以金钱厚酬。于是内珰辈广求先代奇迹及闾里新闻,倩人敷演进御,以怡天颜。然一览辄置,卒多浮沉内庭,其传布民间者,什不...[书籍]
家诫要言[明]吴麟徵时学莫如谦,立事莫如豫,持己莫若恒,大用莫若畜。毋为财货迷,毋为妻子蛊,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争目前之事,则忘远大之图;深儿女之怀,便短英雄之气。多读书则气清,气清则神正,神正则吉祥出焉,自天祐之;读书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能...[书籍]
方言巧对陈凤占卷上一东高对矮,满对空,实受对假充。无心对有意,过分对酌中。夹尾狗,磕头虫,址谎对装聋。盐米三时价,马步一张弓。有个擂钵有个磬,一层麻布一层风。好人不欺人一团和气,光棍遇净棍二牛夹攻。边对外,上对中,实在对虚空。下台对上架,没趣对有功。大都督,小英雄,两箭对...[书籍]
《岭海兰言》(清)区金策编著●序言天下之理,一而已。孟子曰:“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又曰:“求则得之……是求有益于得也。”种兰虽小道,不思其所以受生之理,与不求其所以发荣之故,灌肥恐其不足,浇水虑其不至,莽卤灭裂,徒望速成。此则病其太勤。谚云:“花开如宝,花落...[书籍]
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於上,波震於下。”李攀龙曰:“诗可以怨,一有嗟叹,即有永歌。言危则性情峻洁,语深则意气激烈。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摈弃而不容之感,遁世绝俗之悲,泥而不实,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语赋,则司马相如曰:“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书籍]
幼学求源(幼学须知)明程登吉《幼学求源》,明代程登吉撰,字允升,自署西昌人。此书原名《幼学须知》,又名《成语考》(署明景泰年间进士邱浚编)。清代则有邹圣脉(字梧冈)为之増补、注释,取名《幼学故事琼林》。《幼学求源》在旧时的乡塾中颇为流行,究其原因:(一)内容上材料...[书籍]
所得竟未知熟赝而熟真也。陇西君,海内畸士,与余相遇于栖霞山房。倾益莫逆,各叙族况。因出其新刻数卷佐酒,且曰:“尚未成书,子盍先为我命名?”余阅之,大抵如僧家因果说法度世之语,臂如村醪市脯,所济者众。遂名之曰《警世通言》而从臾其成。时天启甲子臈月豫章无碍居士题[书籍]
或剌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近爭相購寫,屢奉詔徵用,皆以疾辭。崇禎十二年卒,年八十二。有眉公全集。序余少從四方名賢游,有闻輙掌錄之,已復死心。茅茨之下,霜降水落時,弋一二言拈題紙屏上,語不敢文,庶使異日,子孫躬耕之暇,若粗識數行字者,讀之了了也。如云安得長者之言...[书籍]
三鱼堂剩言清陆陇其卷一计二十条卷二计三十九条卷三计三十二条卷四计二十七条卷五计四十五条卷六计四十二条卷七计二十六条卷八计三十二条卷九计三十七条卷十计一十六条卷十一计二十条卷十二计三十三条三鱼堂剩言十二卷国朝陆陇其撰本名日抄皆平时札记之文未分门目其甥金山陈济排次成编...[书籍]
《喻世明言》,明冯梦龙篡辑,宋元明话本小说选集,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本书是"三言"中的第一种.《喻世明言》初版本名为《古今小说》,全称《全像古今小说》.后重印改名为《喻世明言》。为兴〈三...[书籍]
《喻世明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最初版本名为《古今小说》,全称《全像古今小说》。后重印改名为《喻世明言》,以与“三言”其他作品书名相配。全书40卷,每卷1篇,共计40篇。它和《通言》、《恒言》一样,为宋元明话本小...[书籍]
明天启七年,《醒世恒言》由苏州书坊主叶敬池刊行出版。至此,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并期盼的“三言”这一出版大工程终于告竣。三部书相比较,《醒世恒言》在内容题材上都显示出一些新的特点,在艺术上则更加成熟。所以,它在“三言”中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为人津津乐...[书籍]
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江南吴皖、登州王子韶大隶题榜古意盎然,我儿尹仁大隶题榜与之等。又幼儿尹知代我名书碑及手大字更无辨。门下许侍郎尤爱其小楷,云:“每小简可使令嗣书。”谓尹知也。老杜作《薛程慧普寺》诗云:“郁郁三大字,蛟龙发相缠。”今有石本...[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