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显
《弟子规》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等,均被列为中华传统蒙学经典。《弟子规》为清代李毓秀所作,是依据孔子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弟子规》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圣...[书籍]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书籍]
老子之役有庚桑楚者,陈人也。偏得老子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絜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坏,复游吴,隐毗陵盂峰,道成仙去。后有汉辅光、张天师、唐张果老相继隐修,因号张公坛福地。古建洞灵观,宋改天申万寿宫。著书九篇,号庚桑...[书籍]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书籍]
文中子中说(隋)王通撰(宋)阮逸注阮逸序周公,圣人之治者也,后王不能举,则仲尼述之,而周公之道明。仲尼,圣人之备者也,后儒不能达,则孟轲尊之,而仲尼之道明。文中子,圣人之修者也,孟轲之徒欤,非诸子流矣。盖万章、公孙丑不能极师之奥,尽录其言,故孟氏章句略而多阙。...[书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书籍]
自号金华子,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五代南唐升元以后人。少好道,喜吟咏。中年后方出仕,历宰二邑,凡二十余年。罢秩归京后,任大理司直。着有《金华子杂编》三卷、《耳目记》二卷。《金华子杂编》,一名《刘氏杂编》,或简称《金华子》。五代刘崇远着。记唐武宗后各...[书籍]
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張,則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國之度,在飾四維,順民之經,在明鬼神,祇山川,敬宗廟,恭祖舊。不務天時,則財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廩不盈;野蕪曠,則...[书籍]
诸子辩明宋濂序鬻子管子晏子老子文子关尹子亢仓子邓析子鶡冠子子华子列子曾子言子子思子慎子庄子墨子鬼谷子孙子...[书籍]
夫子適周見萇宏.言終退.萇宏語劉文公曰.吾觀孔仲尼有聖人之表.河目而隆顙.黃帝之形貌也.修肱而龜背.長九尺有六寸.成湯之容體也.然言稱先王.躬履謙讓.洽聞強記.博物不窮.抑亦聖人之興者乎.劉子曰方今周室衰微而諸侯力爭.孔丘布衣.聖將安施.萇宏曰堯舜文武之道.或弛而...[书籍]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質於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丹仰天歎,烏即白頭,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為機發之橋,欲陷丹。丹過之,橋為不發。夜到關,關門未開。丹為雞鳴,眾雞皆鳴,遂得逃歸。深怨於秦,求欲復之。奉養勇士,無...[书籍]
又名《文始经》《关令子》,全名《文始真经。仿佛《老予》、《庄子》、《列》一样,《关尹子》也是以作者而命名的。不过,“关尹子”只是以官代名而已。关是指老子出函关的关,守关的人叫做关令尹,名字叫做喜,所以称为关令尹喜,后人尊称为关尹子。...[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八孟子解四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孟子解一卷宋苏辙撰旧本首题颍濵遗老字乃其晚嵗退居之号以陈振孙书録解题考之实少年作也凡二十四章一章谓圣人躬行仁义而利存非以为利二章谓文王之囿七十里乃山林薮泽与民共之三章谓小大贵贱其命无不出于天故曰畏天乐天四章引责难陈善为...[书籍]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书籍]
《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