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劭
首先,因为常人的习惯是善用右手发力做各种动作,而左手的灵活性偏弱,因此小念头拳的所有手法动作演练,都是先练习左手,然后再练习右手,以此来培养习拳者左右手均衡发力的习惯;其次,小念头拳中的许多手法如双窒手、双弹手、双按掌、双枕手等,练习时都是双手一起练,但实战时却并非双手一起...
对子许多急于求成的年轻人来讲,往往轻视准备活动的作用、结果经常是欲速而不达,甚至留下练武后遗症。为此,我们从几方面谈谈为什么要做热身运动,以及重要的准备活动。心力的准备一般总以为准备活动无非就是“抬抬胳膊伸伸腰,慢跑几圈做做操”,其实这是很片面的。
政事迹附见明史冯恩传此书皆发明左传训诂中如解庄公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谓王者事神治民有神而无祈有省而无禳用鼓己末何况于攻董仲舒杜预之説皆误考周礼大祝六祈一曰类二曰造三曰禬四曰祭五曰攻六曰説郑康成注谓攻説则以辞责之如其鸣鼓然则攻固六祈之一矣时可所言殊为失考至如昭公二十九年赋晋...[书籍]
州刺史治九江歴阳而九江属邑寿春下刘昭引汉官云刺史治胡注又言本治歴阳后移寿春与此处所引异通典云自寿春移歴阳】元嘉二十二年祸流储宰注盖欲并杀太子劭按储谓太子宰谓太宰司徒江夏王义恭注遗其一元嘉二十九年鲁秀鲁爽[书籍]
等谨按古文孝经指解一卷宋司马光撰范祖禹又续为之説宋中兴艺文志曰自唐明皇时排毁古文以闺门一章为鄙俗而古文遂废【按此説舛错辨己见孝经正义条下】至司马光始取古文为指解又范祖禹进孝经説劄子曰仁宗朝司马光在馆阁为古文指解表上之臣妄以所见又为之説书録解题载光书祖禹书各一卷此本不知谁所并殆以二...[书籍]
既全纲目汉功益更昭明歴晋魏隋唐非无大手何明章安顺未列成书允逢我宋之右文获继先儒而俪羙岂因人力盖本天时臣谨集补后汉年表十卷随表投进以闻臣方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言臣闻班固前汉书为表有八其七为年表其一为古今人表及考其书自伏牺氏至司马欣自圣人至愚人凡九等原班固之意自秦以上则为古人自汉以下则...[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八中州名贤文表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中州名贤文表三十巻明刘昌编昌字钦谟呉县人正统乙丑进士歴官河南提学副使迁广东叅政是编即其官河南时所搜辑凡许衡六巻姚燧八巻马祖常五巻许有壬三巻王恽六巻富珠哩翀【原作孛术鲁翀今改正】二巻又畧依本集之类各以碑志铭传等篇附...[书籍]
许次纾1597年撰。许次纾(1549-1604),字然明,号南华,钱塘人。清。厉鹗《东城杂记》载“许次纾……方伯茗山公之幼子,跛而能文,好蓄奇石,好品泉,又好客,性不善饮……所着诗文藏富,有小品室、荡栉斋二集,今失传。予曾得其所着《茶疏》一卷,……深得茗柯至理与陆羽《茶...[书籍]
包公案话说德安府孝感县有一秀才,姓许名献忠,年方十八,生得眉清目秀,丰采俊雅。对门有一屠户萧辅汉,有一女儿名淑玉,年十七岁,甚有姿色,每日在楼上绣花。其楼近路,常见许生行过,两下相看,各有相爱的意,时日积久,遂私通言笑。许生以言挑之,女即微笑道肯①。其夜,...[书籍]
(明)许次纾撰许次纾(1549~1604),字然明,号南华,明钱塘人。清历鹗《东城杂记》载:“许次纾……方伯茗山公之幼子,跛而能文,好蓄奇石,好品泉,又好客,性不善饮……所著诗文甚富,有《小品室》、《荡栉斋》二集,今失传。予曾得其所著《茶疏》一卷,……深得茗柯至理,...[书籍]
洪崖先生创高道於上皇之代,许由善卷不降节於唐虞之朝,是以易有束帛之义,礼有玄纁之制。诗人发白驹之歌,春秋显子臧之节。明堂月令以季春聘名士,礼贤者。然则,高让之士,王政所先,厉浊激贪之务也。史班之载,多所阙略。梁鸿颂逸民,苏顺科高士,或录屈节,杂而不纯。又近取秦汉,不及远古...[书籍]
碣石调幽兰序一名倚兰丘公字明会稽人也梁末隐于九疑山妙绝楚调于幽兰一曲尤特精绝以其声微而志远而不堪授人以陈祯明三年授宜都王叔明随开皇十年于丹阳县卒年九十七无子传之其声遂简耳幽兰第五耶卧中指|卞半寸(注1)许案商食指中指双牵宫商中指急下与拘俱下十三下一寸许住末商起食指散...[书籍]
许洞撰。共二十卷、二百一十论。该书始撰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完成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现存有明嘉靖刊本及清《四库全书》等刊刻本。《虎钤经》吸收了《孙子》和《太白阴经》的精华,使之更加通俗易懂;根据天时人事的变化加以推衍,既祖述古人,又有作者的见解。其中奇谋诡道,...[书籍]
伤寒百证歌宋·许叔微述公元960-1279年《伤寒百证歌》,伤寒著作。五卷。宋·许叔微撰。许氏将《伤寒论》中证候等内容编列为100种,用七言歌诀予以阐析,并引据古典医籍详予注释,加深读者对所论诸证的认识。此非深研《伤寒论》精髓得其蕴义者莫能为。现存元刻本、多种清刻本、...[书籍]
伤寒九十论宋·许叔微述公元960-1279年《伤寒九十论》,伤寒著作。一卷。宋·许叔微撰于1132年。本书记载许氏经治医案90例,并以《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籍结合作者个人的见解加以剖析,论述精要。作者于此书中提出“十剂”的方剂理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现存几种...[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