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培基(1880—1937年),中国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字寅村,号鹿山,湖南长沙人。早年毕业于武昌方言学堂,曾留学日本。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3年后,先后在湖南高等师范学堂、长沙师范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1919年参加驱张(敬尧)运动,被推选为商学界代表。
赵不易,字秉庸。顺德人。明代宗景泰间诸生。有《一德稿》。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一五有传。[人物]
易贞言子。乾隆间举博学鸿词科,选浙江曹娥场盐场大使。工诗文。[人物]
华学易(1808--1883),字靳中,号味初。清无锡人。官知州,举乡饮大宾。议叙从九品知州衔。有《读画斋诗稿》。[人物]
《全唐诗》存诗2首,作大易。[人物]
张易之(?—705年),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行五人称五郎,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词。初以门荫迁为尚乘奉御。武则天临朝,太平公主荐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复荐易之。深得武则天的恩宠。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趁武则天病重发动神龙革命,...[人物]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人物]
至元十九年,易受王著与高和尚所矫太子令,发兵给著等诛阿合马。事后弃市。[人物]
易昌第,一作第昌,南海人。明熹宗天启七年(一六二七)举人,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任和平县教谕,后任云南副使。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六。[人物]
李易(?~一一四二),字顺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三年,为江阴军签判。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擢太常博士,迁中书舍人,出知扬州。官至敷文阁待制。十二年,卒于秀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两宋名贤小集》卷一八四存有《李敷文诗集》一卷。...[人物]
王易简(生卒年不详),字理得,号可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而颖悟,幼孤。宋末登进士第,除瑞安主簿,不赴。入元,隐居不仕。易简笃于议论,多所著述,有《山中观史吟》。《乐府补题》有其咏物词四首,《绝妙好词》卷六载其词三首。[人物]
少好学,诗效白居易。真宗天禧三年进士。仁宗庆历元年任御史台推直官、秘书丞,八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光化军事。官至太常少卿。详于吏治。后归,优游林泉十六年。苏辙为宛丘博士,常与之游。与晏殊相知尤深。[人物]
著有《学圃辨感》。其学术与宗羲略同,精通象纬、律吕、轨革壬遁之学,尤长于《易学》。撰有《忧患学易》一书,内含《周易象辞》19卷、《寻门余论》2卷、《图书辨惑》1卷,因故居遭火,大多毁失。该书对“先天太极”之说,尽力排斥,认为这是陈抟、邵...
释元易(一○五三~一一三七),俗姓税,潼川府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人。徽宗大观四年(一一一○)出住招提,十更名刹,晚住襄州石门寺。为青原下十二世,芙蓉道楷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七年卒,年八十五。《嘉泰普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三首。[人物]
博州武水人,字中隐。孙公器孙。懿宗咸通八年,中宏词科。累迁左司郎中。僖宗时出为歙州刺史,官至吏部侍郎。能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