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李经迈(1876年12月7日—1938年6月),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人,字季皋,号又苏,别号澄园。李鸿章的小儿子(排第3)。清光绪31年(1905)任出使奥地利大臣。次年授光禄寺卿。三十三年归国,历任江苏、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宣统二年(1910)以随员往日本、欧美考察军事。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
张易之(?—705年),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行五人称五郎,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词。初以门荫迁为尚乘奉御。武则天临朝,太平公主荐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复荐易之。深得武则天的恩宠。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趁武则天病重发动神龙革命,...[人物]
经翊,李鸿章侄子,李昭庆五子,过继给李凤章为第三子。1868年10月24日生府学廪贡生,分省补用道,军机处存记。赏戴花翎,加二品顶戴。赏给一品封典。诰授荣禄大夫。清朝官员
朱经扶,安肃王,生于弘治六年(1493年)十月二日。先祖朱守谦为朱元璋侄孙,被封到广西桂林。1518—1526年间,袭爵为第七任靖江王,谥安肃王。第六任靖江王朱约麒嫡长子。第七任靖江王
孟之经(1212-1274),孟珙长子,字清远。南宋·理宗时,武昌阳辛县(今湖北阳新县富水镇阳辛村)人,孟子第四十九世后裔,因仕职迁居岳州,开基于湖南华容县东乡保母桥。长子渊公,徙华容县左田毛家垸,后再徙南县宋田山(今九都山)。族人多分布在南县九都宋田山及华容、安乡、湖北江陵、石...
至元十九年,易受王著与高和尚所矫太子令,发兵给著等诛阿合马。事后弃市。[人物]
朱经武,1941年12月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祖籍广东台山,美籍华裔超导体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休斯敦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台湾综合大学...
陈序经(1903~1967),字怀民,广东文昌县(现属海南省)人。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曾就读于复旦大学,曾任岭南大学校长、中山大学副校长、广州暨南大学校长、南开大学副校长。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
易昌第,一作第昌,南海人。明熹宗天启七年(一六二七)举人,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任和平县教谕,后任云南副使。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六。[人物]
李易(?~一一四二),字顺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三年,为江阴军签判。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擢太常博士,迁中书舍人,出知扬州。官至敷文阁待制。十二年,卒于秀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两宋名贤小集》卷一八四存有《李敷文诗集》一卷。...[人物]
陈经邦,字公望,号肃庵,福建莆田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兼学士。明神宗为太子时,陈经邦选任东宫讲读官。神宗即位,他进讲经义,“明白恳切,音吐洪亮”,“仪度庄雅,进退雍容”。陈经邦的应制诗赋常常受到神宗赞赏,...[人物]
上官经纬(662—718),字圣纶,又名丞纪。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人。唐朝刺史
黄经,字子常。香山(今中山)人。明孝宗弘治八年(一四九五)举人,官同知,改学正。事见清黄绍昌、刘熽芬《香山诗略》卷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二。[人物]
李经羲(1857年—1925年9月18日),安徽合肥人。字仲仙(一作仲轩、密生),号悔庵,晚号蜕叟。晚清末年至民国时期官僚、云贵总督、政治人物、李鸿章的侄儿、李鹤章的第三子。李经羲于光绪五年(1879)以优贡捐奖道员,1887年6月,任四川永宁道,后任湖南盐粮道、按察使、福建布政使、...
史一经,字研余,溧阳人。有《洮渔遗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