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传
法真(100年-188年),字高卿,右扶风郡郿县(今陕西宝鸡市眉县)人。东汉时期名学者,南郡太守法雄的儿子。他对于诸子百家经典以及谶纬之学都颇有造诣,以清高而著称。于中平五年去世,时年八十九岁。东汉时期学者
释法演(?~一一○四),俗姓邓,绵州巴西(今四川绵阳)人。年三十五出家。后住蕲州,乃临济宗五祖,南岳十四世,白云端禅师法嗣。徽宗崇宁三年卒,年八十馀。事见《补禅林僧宝传》,《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十首。[人物]
王显先,会同人。明世宗嘉靖四十年(一五六一)举人,官户部员外郎。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四。[人物]
王显,武川郡(今内蒙古武川县)人,出身乐浪王氏。北周大臣,太傅王盟从子。幼而敏悟,沉静少言。初为宇文泰帐内都督,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卿、凤州刺史。赐爵洛邑县公,进位大将军,卒于任。北周洛邑县公
竺法潜(286年-374年),又称竺道潜、竺法深,俗姓王,琅琊人,晋朝丞相王敦之弟,中国东晋高僧,名士。竺法潜出身贵族,十八岁时出家,师事中州刘元真。晋怀帝永嘉初年(307年),竺法潜为躲避战乱,南下江东。建武、太兴时期(317年-321年),德高望重的竺法$##...
竺法汰(320年—387年),东莞人,少与道安、竺法雅等师事佛图澄。佛图澄圆寂后,法汰以师礼事道安。道安避难至新野,即命法汰下京。法汰与弟子昙一、昙二等二十四人,沿长江东下。途中因疾停阳口,道安遣慧远前来问疾。东晋高僧
张显杨(1915年—2005年)四川省通江县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保显,后仇池国宗室。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后仇池国君主杨玄子。历史人物
乐平郡王赵承显:中国汉族人,宋朝宗室,魏王赵廷美之孙,申王赵德文之子。中国宋朝宗室
鸠摩罗什尚未来到中国以前,中国佛教初期最伟大的译经家就是竺法护。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法华经》,即竺法护以《正法华经》为题译出,而流布于世。罗什以前,到中国的译经师虽然很多,但以译经部数来看,竺法护的成绩最为可观。敦煌菩萨
朱显之,真宗天禧间知岳州。仁宗时,初知华容县,至和间以比部郎中知岳州。事见明隆庆《岳州府志》卷三、卷一三。[人物]
纪汝传(1747—1777),字绪承,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纪晓岚次子。纪晓岚次子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祖籍大兴,祥符人。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史可法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明福王(弘光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
朱显槐(?—1590年/1591年),号少鹤,明朝宗室,楚端王朱荣㳦庶三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六世孙,封武冈王,无谥号。明朝武冈王
赵叔传,北宋宗室,魏悼王赵廷美之后,太尉、兼中书令、申恭裕王赵德文之曾孙。北宋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