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淳
林淳约公元一一二六年前后在世字太冲,三山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亦无考。工词,有定斋诗余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人物]
顾道淳(1528-1603),字嗣美,号南陔,无锡人。顾可久孙。[人物]
~前295)战国时赵武灵王相国,邯郸(今邯郸市肥乡县)人。思想开明豁达,在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遇到阻力时,极力劝说武灵王,坚持改革,不必顾虑。使武灵王下定了改革的决心,并封肥义为相国。此后又精心辅佐幼主赵何。在"沙丘宫变"中,为保护赵惠文王而...
毛亨,生平不详,毛遂的侄儿,秦末汉初学者,战国末期赵国邯郸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相传是古文诗学“毛诗学”的开创者。据说他学《诗》于荀子,而其诗学传自于子夏,曾作《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以授侄子毛苌,世人称之“大毛公”。创古文“毛诗学”。...
赵悝,河北邯郸人,约公元前277年逝世,赵国太子,赵惠文王之子。战国赵国公子
顾淳庆,字古生,会稽人。道光壬辰举人,官潼关同知。有《鹤巢诗集》。[人物]
晋卫恒《四体书势》云:“左于邑小与(邯郸)淳,(梁)鹄不同,然亦有名。”北魏王愔《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五十九人,中有左伯。南朝梁庾肩吾《书品》列左伯书为中之中品。唐张怀罐《书断》卷下称左伯“特工八分,名与毛弘等列”评曰:&ldquo...[人物]
陈淳陈淳(1483-1544),初名淳,字道复,自号白杨山人。长洲(今苏州)人。他曾以诸生资格貢入太学,卒业后,放弃作官的机会,回到苏州,纵情于艺术创作的生活。陈淳自幼饱学,对于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都有相当造诣。书画学于文徵明,曾尝游文征明门下,...[人物]
前257年,秦急攻赵,围邯郸(今河北邯郸),赵请救于魏。魏王命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中途停兵不进。侯嬴献计窃得兵符,夺权代将,救赵却秦。因自感对魏君不忠,自刭而死。
余淳礼,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为海康令。事见清康熙《广东通志》卷二三。[人物]
赵汝淳,字子野,号静斋,昆山(今属江苏)人。太宗八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二二)。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进士(明嘉靖《昆山县志》卷六)。历知清江县(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五),通判临安府(《咸淳临安志》卷五○)。今录诗十首。[人物]
朱国淳,字醴泉,号湘帆,嘉善人。嘉庆己卯进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有《皇华集》。[人物]
赵午,男,于497年逝世,春秋时期晋国人物,晋定公时为邯郸大夫。春秋时期晋国历史人物
梅国淳,字作所,广济(今湖北武穴)人。宋亡,隐居山中,屡聘不起。事见清同治《广济县志》卷八。[人物]
赵豹,别名平阳君,出生于河北邯郸,赵惠文王之母弟,是战国时期赵国贵族。中国战国时期赵国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