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可是,在中国大陆的思想史或哲学史研究领域,这一变化却一直不很明显。但是,渐渐地胃口大了,便觉得这样的新资料还是不够,因为更多的考古资料却没有办法进入思想史。这是九十年代起中国学者就有的...
本文深入探讨了《孟子》中的民本思想,分析了其以民为本的核心观念,并结合当代社会现实,阐述了这一传统思想在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古代的小说家们在小说中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为内核,以因果报应说为手段,确立了小说的道德教化功能。在中国,这种文化构成主要是儒学。此后,儒家学者更明确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和一的文学观念。有一种说法,中国小说是政治、道...
在这方面,以韩愈等人在元和年间提出的尚奇言论最为典型。前者是艺术解构的代表,后者是诗文解构的代表。不论在中国文学史,还是思想史上,韩愈都是一个重要人物。所有这些评价,虽然不无主观因素在内,但却可见韩愈在...
对儒家思想本原的倾心,是现代新儒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其区别在于,冯氏的研究过多地强调西方的色彩,而牟宗三的研究则主要坚持中国儒家的学术立场。然而中国知识分子以其浅薄的理智主义,对于道德宗教是并无严肃的意识的,因之对于西方的宗教...
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就是佛教的基本思想。是由各种“识”构成的,严格意义上叫“八识”或“九识”。阿赖耶识又称为业力种子。佛教又进一步把每一识进行了区分,认为每一识又是由五蕴构成的。这五蕴实际上是由前四者合成后者这个识。“行”,我们注意,任何一种看,同时意味着一种行为。...
一、齐国与鲁国的转变接下来孔子说了一段很奇特的话: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齐国怎么会变成鲁国,而鲁国怎么又变成了道,其实这里说齐、说鲁,是代表了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孔子当时在鲁国,鲁国的始祖是周公,第一位...
在被各种历史叙述所充斥、所包裹起来的现代,在历史观一度成为正当性源泉的现代,真实的历史却在历史观中被放逐了。说到底,就是抽象的理念、观念成了历史实在的替代者,历史观对历史的放逐,乃是使存在“脱...
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发明了对现代计算机系统有着重要意义的二进制,不过他认为在此之前,中国的《易经》中已经提到了有关二进制的初步思想。当代的许多科学家认为易经中并不含有复杂的二进制思#$$...
从史学家来说,只有对历史有深刻理解,才能提出这样的区别,这是荀悦政治思想的一大特点。荀悦对臣的品类的划分,是按照各类臣在实际的政事运行中,对君的种种举措所作出的不同反映。
再次,在人性问题上,《庄子》主张自然人性论,认为万物各有其性而自足其性。他从维护儒家政治伦理道德标准出发,认为庄子和杨朱同属于放荡而不遵礼法的代表。但总的说来,扬雄对庄子的批评、指责多于肯定、吸纳,这是由其基本的儒家立场决定的。言下之意,他要继承孟子辟杨墨的坚定态...
天人和一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这种人化自然,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思想的典型表现。在中国茶道...
现有中国哲学史论述的种种不足直接导致了目前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因此,必须重写中国哲学史。对研究现状的不满导致对其合法性问题的讨论,本身就说明了中国哲学学科的特殊性。在中国$#...
先秦道家,是以老、庄为代表的哲学派别,而道教乃是东汉形成的一种宗教。应感则变化随方,功成则隐沦常住。周流六虚,教化三界,出世间法,在世间法,有为无为,莫不毕究。道教的命名,也与它的基本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道家思想乃是道教最为重要的思想...
鲁道夫·范拉班是奥匈帝国的思想家、发明家、人类行动语言的探索者,在西方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但在中国却鲜为人知。1920年,拉班开始发现人类活动世界的奥秘,从此,他的兴趣转向了这片尚未完全开垦的处女地。三线谱的中线代表人体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