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为古诗歌总集;自汉以还,儒生尊奉为“经”,遂有《诗经》之名,并合《书》、《易》、《礼》、《春秋》并称五经。乃使后之学者只知有经,不知有诗。盖诗主情性,意在审美,自娱而娱人,无关国之成败...
而这正与《毛诗正义》经学阐释的深刻影响直接相关。李白诗有6个“青蝇”用例,占《金唐诗》22个用例总数的四分之一,于此可以听见李白遭谗抒愤的强烈声音。李白用《毛诗正义》的经学阐释意义来抒写所蒙谮毁的诗歌当以其《雪谗诗赠友人》为最,全诗...
马也是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孟郊46岁进士及第,从此别开生面。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在诗中,“步辇”即为轿子。诗中的“肩舆”便是扛在肩头上的小轿子,既可抬着轿子走一般的路,更可攀登险峰,可谓轻巧便利。
我国古代诗论家对诗歌本质的一种理解。最早大约记载于《尚书尧典》。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均有所论及,但各家的理解已不尽一致。汉代以后,逐渐形成三种说法。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是清初疑古派《诗经》学的代表著作,姚氏以文学的眼光涵泳《诗》篇,用疑古的态度寻绎《诗》旨,在清代《诗经》学上独树一帜,对崔述、方玉润等学者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该书也有一些弱点和不足,需要辩证地分析。姚际恒...
古诗词中的“云”就蕴含着许多意蕴。飘转无根的云,漂泊无定的游子,以此为喻,不仅形象恰切,而且情意深沉。隐居深山更深处,飘然世外是神仙,云消水逝,万物空相。白云的淡然悠闲自在清净,隐者怡悦不舍,却难为他人言说。“沧海”表示爱的深厚,“除却巫山不是云”表示二人的爱情是...
较之以往的中国山水诗研究著作,《灵境》的创新之处,约有五端。其一,尊重史实,立论新稳《灵境》中许多新人耳目的见解,都是建立在对山水诗史客观而理智的逻辑描述基础之上的,摈弃了浮根之淡。而这多元灵活写法的组合,说到底是为了凸显中国古代山水诗丰富多彩的历...
古代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本文通过赏析经典诗词,探讨其中的意境与哲理,带领读者领略古人智慧,感悟生命真谛。
吃喝拉撒睡,吃在第一位,看来任你是谁都是免不了“俗”的,我想,作诗也是一样吧。作诗不可无俗心,成诗不可多俗气;源于俗而不流于俗,起于俗而不随于俗。所谓的“超凡脱俗”,有“凡”才可以去超,脱俗后方可称雅。直叙生活则近俗,高于生活则近雅,脱离生活则近虚...
杜牧的《清明》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最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跃然纸上。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有所不同,它明显地被赋予了些许政治色彩。唐代于清...
语文课在整个教学中必然是着重在对诗歌“诵读”的练习和把握。由此产生了笔者关于对学生进行古诗的“读”、“诵”、“吟”、“唱”的教学实践。在对古诗略作讲解的基础上,给学生示范并指出要点,这就是古诗的诵要有较强的音节感、意境表达到...
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唐代诗人王维的《雪中忆李揖》、孟浩然的《赴京途中逢雪》等。无论是纯属客观描写雪景的诗,还是情景相生之作,大都善于运用比喻、衬托等表现手法。后两句以孟尝君洁白的狐裘、唐成公洁白的良马比雪之色彩(严格说,这是用典)。虽然同是以花喻雪,但咏雪...
本文旨在对这些怀古诗谜作出新的译解。此二句暗蓄铎既用于有战事时,又用于宣布政教法令时。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第四首《淮阴怀古》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人们猜是兔,马桶,纳宝瓶,打狗棒,原因在于没有注意到“壮士”在此谜中的关键作用。只因遗得...
漫漫江河“水”,悠悠不了情——古诗词常见意象例说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水性格的多元化使之成为我国古典诗词中使用最频繁、最具鲜活力和表现力的意象。写雨后的山泉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一对有情人被江水阻隔,却又能共饮一...
此诗通过叙写一个16岁入宫直至60岁也未被皇帝宠幸的老宫女的悲惨遭遇,抒写宫女的“未承恩”之怨,反映妇女的悲惨命运与揭露宫廷的黑暗,颇具典型性。此诗哀婉凄恻,对比鲜明,有力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对宫女的不幸命运予以同情,堪称宫怨诗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