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钞
《诗品》是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作品。在《诗品》中,钟嵘提倡写诗要有力度,反对空谈浮夸;主张诗歌的音韵要自然和谐,反对刻意追究声韵;主张直白,反对故意用典。钟嵘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毗陵诗派的诗论家主要是赵翼和洪亮吉,其《瓯北诗话》及《北江诗话》两部诗论著作,奠定了该诗派的诗学理论基础。这一主张,主要是针对当时诗坛中出现的复古模拟倾向提出的。毗陵诗人与袁枚多有交往,赵翼与袁枚、蒋士铨并称...
从当时诗歌风尚来看,尤其是写景方面,经沈拴期、宋之问、张说,已流行清淡之风,而其学习大谢凝重,究其原因,可能和张九龄早年的学习、继承有关。胡应麟《诗数》言及曲江之诗,认为“首创清澹之派”。文人每有贬官,被贬者行动会受到限制,甚至生命也得不到保障,因...
南宋,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的陆游,是一位杰出多产的诗人,其诗作逾万首。这类记梦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陆游诗作“收复失地”这一基本的爱国主题。这类记梦之作虽不及前两类多,却也为数不少。这类记梦之作在艺术上写得较有特色...
初唐诗歌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苍凉辽阔,哀而不伤,被认为是怀古诗的绝唱。沈佺期、宋之问的贡献主要在诗歌格律方面。古体诗,又...
欧洲有一种小诗叫“诗铭”,起于希腊,由罗马传入西欧。“诗铭”的界定:诗铭同蜜蜂,应具三件事:一刺、二蜜、三是小身体。一般而言,“一句诗”应该只有一行;但是为了表情达意的完整,又要避免板滞,应该允许有一定的弹性,延伸到二、三行,三、四行。黄淮...
本文对比分析了“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主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探讨了两位伟大诗人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试图解答谁才是唐代第一诗人的问题。
而这正与《毛诗正义》经学阐释的深刻影响直接相关。李白诗有6个“青蝇”用例,占《金唐诗》22个用例总数的四分之一,于此可以听见李白遭谗抒愤的强烈声音。李白用《毛诗正义》的经学阐释意义来抒写所蒙谮毁的诗歌当以其《雪谗诗赠友人》为最,全诗...
然而,在北宋名家中,苏辙的诗可能是最少受人关注的。此后,历代的评家、选家也极少谈到苏辙诗。笔者以为,这是目前研究苏辙晚年诗的最好的起点。因此,从苏辙晚年诗的整体上看,它的特点异常鲜明,就是诗的世界的展开过程与生命延续过程的高度一致性...
元人诗法著作十分丰富。但向来为治批评史者所忽视,以为其“浅陋”,为“伪托”,颇不足观,但元诗法论著无疑是元代颇为重要的诗歌批评方式·其博学观念能较全面地反映元代诗学思潮。如皎然《诗式》、齐己《风骚旨格》,署王昌龄《诗格》、自居易《金...
王维精通音乐,长于绘画,诗创上更显示出了全面的诗歌才能。对王维评价虽有过矣,但仍可见王维在盛唐诗坛上的地位。王维的诗歌成就除表现政治、边塞诗之外,在山水田园诗上他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这些横线条使整个画面显得宽广、深远。
唐六如另有一首诗题为《一年歌》,起头四句云: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刘希夷这首诗又作宋之问的诗,《全唐诗》中前后两见,全诗皆同,不过题目不同罢了。又《全唐诗》贾曾的诗里也有一首完全是截取刘希夷的诗而成...
自孟綮《本事诗·高逸第三》以诗史之称评价杜诗后,这一说法便成为后代诗论家考评杜诗的重要层面。以时事来申述孟綮语“禄山之难”“流离陇蜀”,已将杜甫个人的历史置换为当时的社会历史,依据是杜诗多处涉及当时事,且多首杜诗直叙时事,或...
因而,自古以来,诗人们对春风情有独钟,以其生花妙笔一次又一次地吟咏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便从人的触觉方面直言春风和煦而无寒意。春风的忙碌,从这组传神的动态描写之中可窥见一斑。在李白的笔下,春风多么通人性!春风是不可抗拒的...
吃喝拉撒睡,吃在第一位,看来任你是谁都是免不了“俗”的,我想,作诗也是一样吧。作诗不可无俗心,成诗不可多俗气;源于俗而不流于俗,起于俗而不随于俗。所谓的“超凡脱俗”,有“凡”才可以去超,脱俗后方可称雅。直叙生活则近俗,高于生活则近雅,脱离生活则近虚,藐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