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包括儒者在内的殷商遗民便实际上被用人分而治之。但作为新兴统治者的周人在夺取政权之后,实际上也面临一个规范制度、重建秩序的迫切任务。
正如王引之稍后所批评的那样,惠栋在学术上考古虽勤,而见识不高,心不细,见异于今者则从之,大都不论是非。其中以学术贡献和影响而论,要数王鸣盛、钱大昕及江藩更为突出。由此反映了他的治学态度十分守旧。在经学和儒家学术的研究上,他不专治一经...
展望儒学未来,应该以儒门各派近200年间在中国的际遇为基础。中国式的政教合一,使儒学成了历代王朝法定的国家意识形态。在历次文字狱、冤案和戊戌政变等大小事件中均留下了此辈身影。外来侵略与内在专制是这个时期中国的最大忧患。在侵略者面前,中国...
展望儒学未来,应该以儒门各派近200年间在中国的际遇为基础。中国式的政教合一,使儒学成了历代王朝法定的国家意识形态。在历次文字狱、冤案和戊戌政变等大小事件中均留下了此辈身影。外来侵略与内在专制是这个时期中国的最大忧患。在侵略者面前,中国...
东汉时期,国学与儒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复兴。在政权更迭与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士人们寻求文化支柱,国学因此迎来春天,经学大师辈出,学术研究广泛传播。儒学不仅被重新解读,其精髓还融入社会实践,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
然而,在儒学“道统”观念确立之后,荀子长期被排除在“孔孟之道”的儒学主流体系之外,甚至还要承受若干曲解、误解和批评。荀子对孔子相当尊重,而对孟子及其学派却有尖锐的批评。以当时的社会影响而言,“孔孟之道”与&ldquo...
现象是由本体决定的,它们之间是本末关系。他主张天地万物以无为本,他的理论被称为贵无论。在社会政治领域,贵无论要解决的是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王弼认为,自然是本,名教是末,自然状态结束,必然产生长官治理民众的局面,而有尊卑之名。但是王弼本体论又有重要缺陷,由于他把本体规定为无,就使...
究其因,薛瑄之学病于实,阳明之学病于虚。由此可见其思想的主旨。至善说不得物,毕竟在人身中,继天成性,包裹天下,共明共新。毋庸讳言,他们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在中国和远东掠夺财富,开辟新的殖民地及国外市场。1582年,罗明坚得到广东地区行政负责人陈文峰...
《孔子的儒家哲学与理念》一文深入探讨了孔子的思想精髓。文章以“仁”和“礼”为核心,阐述了孔子儒家哲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在社会治理、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回顾孔子及其学说在历史中的传播与影响,展现了其跨越时空的价值。文章语言生动,雅俗共...
对儒家思想本原的倾心,是现代新儒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其区别在于,冯氏的研究过多地强调西方的色彩,而牟宗三的研究则主要坚持中国儒家的学术立场。然而中国知识分子以其浅薄的理智主义,对于道德宗教是并无严肃的意识的,因之对于西方的宗教并没有发生兴趣。对此,牟...
本文集中分析两宋儒者语言哲学中的终极关怀、解经方向及其文本观。程颐在早年所作的《颜子所好何学论》一文中,认定“圣贤可学而至”。而求得“理义大本”,是两宋儒学语言哲学的理性支点。
同时认为儒道两家思想的内在互补以及在互补过程中所体现的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的主体。他们认为两家在哲学本体论问题的精神实质上是统一的,在性与天道的问题上,儒道两家是一致的。在宋明理学时期,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形态达...
董仲舒是汉代儒学的杰出代表,他成功将儒家思想与皇权教育相结合,推动了儒学在汉代的广泛传播与深入发展。通过倡导儒学教育、解读儒家经典,他影响了汉代统治者的文化素养与治国理念,为后世儒家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坚...
恢复儒家道统,复兴儒学,成为这些人首当其冲的任务。所以人情是世人易知而近的日常生活和规律,也是人所共有的生活习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形态与认识方式。欧阳修以人情为关注对象的儒学思想,正是在这一点上与他的诗歌创作达到契合。欧阳修不断在士人生活中发...
4但是,韩愈在他影响很大的《原道》中,把荀子与扬雄并论,一同排除在儒家道统之外,则是对荀子之学的致命伤害。5在大讲道统之传和心性之学的宋明道学中,这种伤害被加剧。郭沫若认为荀子的思想相当驳杂,甚至于认为他是杂家的祖宗。在学术史上,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