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焚书
由吉林省图书馆、吉林省宝凤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吉林省市民文化节——李宝凤现代剪纸艺术展”今天在吉林省图书馆正式展出。据工作人员介绍,所有的作品都是孤品,所有的宣纸都是团队专门研发的,这种宣纸大概设计了20多种。展览时间为2015年7月21日至8月9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姓氏也有百家姓甚至千家姓。姓氏是世代相传的,但有的民族姓氏很特别。鄂伦春人的姓氏有吴、孟、关、魏、葛、莫、林、陈、佟等姓,他们忌讳同姓通婚。鄂伦春人用鄂伦春语起名字的特点是都不带姓氏,只有名没有姓。鄂伦春族的姓氏来...
金文的内容为记录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事件,既可祭祀神灵,显示威仪,又可记录事件,传诸子孙。周代,金文为主要的书体存在形式与书法表现形式。传为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等。因小篆笔画线条...
笔者以为,持该观点者可能是以吴昌硕晚年隶书为标准器。该作品品相不佳,通幅霉斑且伴有大量水迹,天杆脱落。按辛酉为1921年,吴昌硕时年78岁。吴昌硕幼时体弱,性格文静,又爱在室内读书写字,族中长老戏称他为乡阿姐。所以取这个斋称,约涵有返朴归真之意。吴昌硕过世后,又被称作贞...
近日,武汉崇仁路新旧书店老板李胜,向记者展示了一本50多年前的汉剧手抄本珍贵资料。记者看到,该手抄本封面为绿色,上书“关羽”和“武汉汉剧院”两行字。汉剧是湖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旧名楚调、汉调。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蕲春县李时珍(1518—1593),明代著名医药家,湖北蕲州人,曾官楚王府奉祠正,太医院院判。他毕生从事医学、药物学研究,遍游各地名山大川,采药辨药,向药农、渔民、樵夫、花翁、猎人、脚夫、僧医等人求教,搜集民间单方。历27年之艰辛,三易其稿,著成了具有世界影响...
行书是继草书、楷书之后,出现的一种书体。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将王羲之奉为“书圣”是当之无愧的。王羲之的行书,在他本人各体之中也应排在首位。可惜这件书林瑰宝,被唐太宗作...
后拓跋氏结束十六国,建立北魏,促成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相对统一。书体是带有明显隶意的楷书体。有拓本及石印本。因海内孤本,故极为珍贵。其结体呈横势而宽绰,含有一定隶意。南北朝时刻于泰山一小瀑布下的大块平整山石上,藏于水下约千年,后经发现,使泉水改道,才暴露出来。...
李北海此帖,遇难布处,字字侵让,互用位置之法,独高于人。媚者,盖锋称溢出,其名曰姿态。赵文敏师李北海,净均也,媚则赵胜李,动则李胜赵。舍此则书者为痹,品者为盲。中书大书,用肘与腕,蝇头蚊脚,握中其管。黄山谷书如剑戟,...
唐张怀在《书断》中将其章草列为“神品”。三国魏韦诞称其书法独步无双,尊为“草圣”。北宋《宣和书谱》誉为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与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为书中四贤;又同王羲之并称锺王。字茂猗,嫁汝阴太守李矩,世称李夫人...
本文深入探讨了书法、书道、书艺三者的内涵与差异,揭示了它们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书法展现汉字的形态美,书道追求书写的精神境界,而书艺则注重创新与个性的表达。三者同源异流,共同构成了中华翰墨文化的瑰丽画卷,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
李洛能一系在河北所传的形意拳,源于戴家,然而李氏另有创见,差别较大。李氏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要求相对平衡,不许忽高忽低。与人交手时,李氏拳法多用梢节击人,而戴马二家拳法则常用头肩肘手胯膝足七处击人。戴氏心意拳在...
从而使他的书法比较接近魏晋的书风。西蜀的贯休,俗姓姜,工草书,号称姜体。在这些书法家当中,最享盛名者为李建中和蔡襄两人。蔡襄工楷、行、草书,得颜真卿书法的端庄稳健。此后官、私刻帖不断出现。李建中、蔡襄只是由唐至宋的过...
魏、西晋书法从三国到西晋,隶书仍是官方通行的书体,当时的碑刻大都用隶书写成。西晋禁止立碑,墓志因此逐渐兴起,和南北朝的墓志不同,它实际是放在墓中的小型墓碑。除《邓大尉祠碑》为隶书外,其余都是隶楷过渡时期的楷书。《沮渠安固造像碑》为沮渠...
《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做。麻纸墨迹本,高28.7厘米,长77厘米,23行,共计235字。又涂抹34字,合计269字。《祭侄文稿》是一篇书札草稿,内容为追悼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兄长颜杲卿和侄子季明的祭文。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