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经由了隶书为主宰的两汉,书法至魏晋,是一个空前的丰收季节,至此,所有书体全面问世,尤其是草书、楷书、行书的独立门户。书法史上所谓的“二王”帖学派系,即出自东晋的王羲之与王献之。此外,王珣《伯远帖》,亦有“二王”法度。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前此一函,想已达览。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纳。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汉字书法为汉族独...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
敦煌书法敦煌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彩塑艺术,也保存了大量的书法墨迹。敦煌遗书的书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称之为\"经书体\"。敦煌写卷中的硬笔书法,是书法史未曾记载的民间创造。敦煌遗书$#...
隶书是由古文篆文渐次演变而来,据说是秦人程邈所创。隶书又分\"秦隶\"与\"汉隶\"。\"秦隶\"结体浑圆,相近与篆文,多用方笔,又称之为\"古隶\"。它的出土,使现代书法家们眼界大开,亦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隶的资料。因此,东汉隶书进入...
下午,冒着滂沱大雨,市委书记朱泽君率队到市直宣传文化系统调研,亲临我院考察。朱泽君书记一行在我院领导的陪同下,首先察看了剧院的办公大楼、基础设施和练功房。在练功房,朱书记亲切地与正在练功的演员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朱泽君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
小篆是专指秦统一中国后颁行的法定文字,流行于秦汉。钟鼎文又称“钟鼎款识”、“金文”或“铜器铭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钟、鼎、盘、簋等青铜器上的文字。但其形体却时有变化和美化。一般认为是书写章奏或章程所用的,比隶书简捷的书体。王的行书被称作“...
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仁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
行书的起源,相传有两种说法:一、据张怀《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行书既没有像正书那样规矩繁难,也没有草书那样狂放难认的弊病,因...
■黄庭坚《范滂传》(局部)■王世国(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年近花甲的书法家黄庭坚受蔡京等人迫害,被除名,羁管宜州。通判余若著敬佩黄庭坚,照顾其生活,认为他就像汉代受党锢之祸的范滂等贤臣,请求他书写《后汉书》中的《范滂...
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和晋代王羲之并称“钟王”。其布局空灵,结体疏朗、宽博,体势横扁,尚有隶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其为人所重视,由此可见。官至中书令,世...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包括章草、今草、狂草、行草、一笔书、飞白书等。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今草是从章草繁衍而来的。汉代张芝对创立今草起了很大作用,被称为“草圣”。“今草”之名,是晋代为了和章...
这一时期的新书体,如楷书、行书、今草,其实在汉末已在民间普遍存在,进入魏晋后在文人书法圈中进一步得到长足的完善与纯化。应该指出,尽管楷书在汉魏之际就已形成,但在整个魏晋时代,使用楷书的人却不多,主要对象是一些文人学士...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东巡各地,立石刻铭以歌功颂德,相传石刻均是李斯所书,为标准的小篆样板。可见,即使王朝最高层的统治者内部,也没有办法完全使用正规的小篆。秦代灭亡后,秦小篆更失去了统治阶级的强有力支持,很快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能使用规整严谨的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