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廿四日或廿五日是西南地区彝族火把节。火把节的由来,记载于明杨慎《南诏野史》和《大理府志》。
砍火星节,苗族传统节日,流行干贵州关岭一带,是万盛区境红头苗的两大群众性传统节庆之一,历史悠久。砍火星在苗语里叫“若琐”,是苗族同胞在一年的辛勤劳动之后,庆祝丰收、消除灾难的一种神圣习俗。活动举行时间各家不一,但通常在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其...
阿昌族火把节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这是一个众多民族庆祝的传统节日。实际上所有庆祝火把节的民族大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以牛,羊和火为图腾。与阿昌族的火把节相比,彝族和纳西族的火把节更加具有...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但每个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不同,而且庆祝活动和习俗也不一样。农历6月25日至27日三天,是纳西族人民的“火把节”。为纪念那员犬将,从那以...
火把节,是民族的传统,民族的习俗,是民族的节日,更是体现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纽带。自明清以来,云南地区火把节之盛况大量出现在方志中,虽然其记载不详也不系统,但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其一些独特的习俗。火把节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最南端的部落蒙舍诏也称为南诏。邓赕诏首领的妻...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是火把节,当天人人吃素,称为辛斋。妇女采摘凤仙花染指甲,以指甲最红为荣。举行跑马、火炬竞走比赛,舞火棍,跳火圈。邓眺诏遏澄的妻子慈善知道南诏此举有诈,劝阻遇澄不要前去。举办假面会的意义,在于讽刺孟获、郭世忠、皮逻阁等人的凶残...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耐人寻味,传说不计其数,但大都反映了人们征服自然不畏灾害,奋起抗灾的团结、勇敢的心理。还有些传说将火把节同宗教和历史人物相联系。从前天神恩梯古兹常在人间征收牲畜,为他收牛、羊、马的租税神叫苏曲约里;收猪鸡的租税神叫苏洛乌目卓。但居木...
居住在云南、四川等地的纳西族人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火把节,唱歌跳舞,欢庆胜利。这天夜里,子劳阿普秘密召来那个年老的天将,吩咐他立即到人间去,把大地烧成一片火海。从这以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就定为纳西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至...
火,是远古人类取暖驱邪的工具,尤其是山地民族,火把节是人类崇火的表现。
费用火把节规模宏大,耗资较多,过去靠各户平摊。参加人员参加人员为全村男人。外村女婿、亲友不得参加,本村女性一律不得参加。参加者45岁以上的可以不画脸谱,不化装,16岁以下者可以举面纸制彩旗参加摇旗呐喊助威。火把节期间祭仪由主祭毕摩指挥。
悠扬的歌声和跳舞的节奏汇合在一起震荡山谷。晚上大家把火把绑在牛羊角上,把牛羊赶上山头,整个夜晚的山上到处是火光遍燃。山下的官兵看到如此情景,以为山上的彝族大众在做战斗准备,因而不敢轻易上山作战,反而派人去求和。从此,人们为了庆贺胜利,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便举...
有节竹筒吹火[歇后语]
正月十五为火把节。相传此俗从明代已经开始了,大约是从古代燧火台到娱乐场的一种嬗变。据说其目的是祈求全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无灾无难、人畜安康。特别盛行的是汤坡里、赵家山、切刀山、贺家坪等几个村,各家火把还有比赛的意思,主要标准是火把的数目多...
每逢火把节或假日,或收割完毕农事稍闲的时候,彝族人民常在院坝里,草坪上,大树下,聚众踏歌。来参加踏歌者似有群众,亦有官员;有彝族,亦有满族。这幅壁画,较真切地反映了二百年前巍山彝族打歌的情景,为我们研究彝族古代歌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